[筆記]
關於「物化」和「物化女性」
整理一下自己的看法&轉喜歡的論述。
latest #19
物化,最原始的意義是「去人格化」,可以單純視為一種比擬修辭法。將一個人當作「工具人」,將其身體的一部分視為「工具」,都是物化的一種。
個體/身體的一部分成為生產工具,成為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的一部分,在當代無可避免。並不是只有極端資本化的社會才有這種狀況。歐威爾的《1984》裡提到這個概念,譯為「異化」,含有對極權政體的恐怖擬想,指出了個體在制度壓迫下變形諸多衍生問題,致力於開發個體的功能性的同時,個體的特質不斷被忽視、弱化,若個體若對社會毫無貢獻,甚至可能被理所當然地剪除。
當代對「物化女性」的爭議集中在性勞動與商品化女體等方面。然而重溯歷史淵源,可以看到女體被視為工具的觀念雖很普遍且難以避免,其價值作用實隨時代而有不同。
1.早期的女性是男性的所有物,是生殖工具,只有在家庭內才有作用。
2.女性爭取工作權,走出家庭的女性和男性一樣,有權選擇讓自己的身體成為工具。
3.工商業時代,女性身體(或者任何具備「性感」特質的身體)的「價值」被開發出來,並可被販賣。情慾流動成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
從將女體視為「男性/家父長/家庭所有物」,到視之為「可觀/可玩/可營利的商品」,相對強勢的男性凝視與支配慾望可說始終存在。與以往不同的是,女性的意願與選擇,女性如何使用與看待自己的身體,不再是不能說的話題。
「物化」,不論對象是他人或者自己,不必然是應被譴責的。
其過程是否忽視個體的意願,抹滅個體的特色,造成個體萎縮與痛苦,才是問題。
-
再說性產業與性勞動。
女性有權外出工作,即同意女性勞動是有價的(儘管直到現在,我們仍遇到同工不同酬、家務勞動的產值被忽視等問題),那麼不同身體部位的勞動也不該被差別看待。
現在過多關於「物化女性」的指控非但對男性不公平,對女性自身也不公平。在社會中扮演任何一個角色,參與無論有產值與否的勞作,都需要以自己/他人身體部份或全部的物化為代價。而將有性別分化/情色意涵的言行一概指為負面的、會對當事人造成傷害的物化,仍是忽略甚至否定了個體的自主選擇。
廣告中性感的女體被某些女權團體指責是物化女性;同樣性感的男體卻沒有被指責,甚至沒有被提出來討論。
我當然不認為這種指控是完全合理的。但是我可以同理這種被害意識——男性成長背景並沒有讓他們形成被物化,包括被窺視與被掠奪的焦慮,但是女性有——這是一種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受到「妳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提醒衍生的焦慮。
引用一下那位署名「燒酒吳」先生的回應結論:
「資本主義有多難對抗,父權家庭制度就有多難對抗。(如果說大家並不認為兩種的抵抗難度一樣高的話,那我只能很任性地覺得不認同我這種說法的人非常階級教條)如果對抗異性戀婚姻制度就像對抗新自由主義一樣困難,又怎能認為這兩種怪獸是要某個單一運動去殺死的呢?」
「自以為客觀」的壓迫:住山上的原住民、溫順的女人...摘:『當人們不斷以「本來就該有的樣子」思考時,受壓迫者爭取權利便成為「違反天性」的無理取鬧。當受壓迫者的聲音被視為無理取鬧時,自然就可以繼續忽略,以致於各種迫害難以消除。如果我們真心想要消除社會上的各種不平等,至少就需要先想辦法停止「自以為」。』
「但由於並非真實人物,所以是否就沒有剝奪尊嚴和理性,指責「物化男性 / 女性」之問題?即便如此,一般社會依舊使用異樣、行為偏差、或是變態之眼光來看待,你認為指責「物化女性」和指責「沈迷於二次元物品」的社會觀點異同處在那邊?「物化」的嚴格定義又為何?」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