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竹🍒
10 years ago
[歷史同人/廢]
真的是沒什麼營養的廢噗w
latest #28
密技‧廢噗連發 (゜皿。)
絳竹🍒
10 years ago
一直覺得噗浪這些麵糰小人的表符很可愛所以收集了一堆→ 但收集了又不知道幹嘛XD
絳竹🍒
10 years ago
所以沒事一邊想段子一邊就拿來玩(
←這組大概是元白www
立即下載
絳竹🍒
10 years ago
←這組大概是盧仝和馬異……互相吐槽好可愛啊(。
絳竹🍒
10 years ago
←覺得這個表情很適合張籍(嚴重懷疑他是想找藉口吃蜜糖)(鐵粉該做的事情是抄書不是燒書好嗎)
絳竹🍒
10 years ago
←這張臉就是李商隱啊啊啊,不解釋。
竹子!!!!!太可愛!!!!!還有嗎
絳竹🍒
10 years ago
cane220: 還有別的表符,但沒有上面幾個那麼容易腦洞XD
←我想到君實和介甫⋯⋯
絳竹🍒
10 years ago
cane220: 真的好像www這較勁感ww
絳竹🍒
10 years ago
本來這組我想到的是韓孟(控的朝代不一樣)
絳竹🍒
10 years ago
順便貼前陣子做的有病簽名檔(掩面)
https://i.imgur.com/QOY2FpP.jpg
底圖是在百度百科〈宗武生日〉這條看到的,但我覺得原圖畫的應該不是杜甫與宗武……(畢竟是這麼冷門的組合)
宗武生日好可愛窩!
絳竹🍒
10 years ago
而且老杜寫這首詩的時候宗武應已成年,不會綁那種沖天砲的髮型才對(沒人在意這個)
絳竹🍒
10 years ago
這應該就是原畫↓
https://i.imgur.com/B6rzZFh.jpg
為了COS還把字P掉也是滿拚的……
而且賀老是人生勝利組老杜是人生失敗組,你這樣對嗎
鸚鵡杯
10 years ago
這張不知為何會想到東坡
看過原版之後不忍把他想成老杜跟宗武了啦(ryy
鸚鵡杯
10 years ago
話說齊梁詩……想起葉毓中先生有幅《么兒宗武》配詩就是戲為六絕句這三首(
https://i.imgur.com/CSEWFmW.png
鸚鵡杯
10 years ago
https://i.imgur.com/1L3fh1f.jpg
看起來睡得很爽
絳竹🍒
10 years ago
東坡大約是一邊磕瓜子一邊想如何魔改各種歷史故事(不)
以圖搜圖找到這系列唐詩書畫……雖然字跡看起來是同一個書法家寫的,但看了幾遍我認為所有字都是修圖疊上去的,傳統水墨畫不會把字寫在圖上,落款也應該落在留白的地方。
所以原圖還是謎……畫圖與寫字的可能不是同一個人(。
絳竹🍒
10 years ago
配這三首感覺好嘲諷啊wwwwwwww
不過葉先生到底知不知道身為吐槽役的子美唯一不會吐槽的就是自己的兒子(。)
絳竹🍒
10 years ago
總覺得我為求戲劇效果不惜寫入容易引起誤解的東西,這習慣不太好(ry
補一下我比較同意的論點:
郭紹虞《杜甫〈戲為六絕句〉集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P.44)
https://i.imgur.com/dsr5DnH.png
絳竹🍒
10 years ago
同一本書(不確定是不是郭先生自己的論點)後文有說「重與細論文」是為了糾正李白對齊梁綺辭的評價偏失,這點我就覺得是過度解讀了(。
鸚鵡杯
10 years ago
搜圖查不出作者名是挺麻煩的……全都是回鄉偶書版(。
如果沒有那個小孩我會想到〈登幽州臺歌〉XD
嵌字感覺有點像這類商品的風格,之前買過一套火花也是這樣配字,如果廠商專業一點那張圖還是有可能是賀老(亂猜
-
葉先生大概只是想表達童趣(X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揪著綺麗不足珍(ryy
又不是一生只能堅持一種觀點
絳竹🍒
10 years ago
那些灰色色塊很像荷葉,很有南方風情www
水墨畫無法字疊圖多少有技術侷限(會暈開),經過後製的要嵌多少字都沒問題(ry
絳竹🍒
10 years ago
我覺得「大雅久不作」會被針對成這樣有部分是因為太白沒留下什麼文學批評的直接意見,孟棨記載的又不可盡信,加上就算是揚李派也很需要這段宣言作為筆戰材料……
從編輯的角度來說,這和義山集將〈錦瑟〉編在第一篇一樣,是一種無論如何都無法擺脫「自序」身分的原罪。
義山詩編次是作者手定,但是太白集的編次是否有遵循作者遺願(?)還是個問題……就不知道是不是李陽冰的私心(ry)
絳竹🍒
10 years ago
安旗將此詩繫於天寶九載(雖然從詩本身看不出寫作時地的線索,可是我暫時也找不到可反駁的點),李白五十歲時作,就算不把貶抑齊梁綺辭視為最終定見,至少也是比較成熟的觀點,與整首詩強調詩歌怨刺作用(而非藝術性)的主線是相合的。
絳竹🍒
10 years ago
雖然往後的詩失傳太多以致無法針對這點有修正或補充,但我覺得太白本來就沒有兼職評論家的打算(畢竟就連詩人也不在他的理想職業之內),留下的意見不多是正常的。變成權威意見也是個美麗的錯誤(ry
鸚鵡杯
10 years ago
感覺就是詩名太盛了發言都會被放大檢視 要是古樂府學具體內容有傳下來不知會否又引戰
為了凸顯作者意在復古嗎……有點可能
雖然覺得陽冰沒像魏萬那樣「首以贈顥作、顥酬白詩,不忘故人也」,把太白給他的詩編第一有點可惜(喂
繫年一直很主觀,有的說是年輕時大話(ry有的說是中晚年對政治失望時作的……我也傾向認為起碼是離宮之後作((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