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 台北現在有多少海外華僑阿?
latest #135
我自己臉書上就一堆住美國的朋友現在正在台灣
這幾天在台北街頭碰到很多, 而且很多是那種深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是國外來的
像是前幾天有老同學約在錢櫃 KTV, 就看到很多刻意穿短褲球鞋上衣是美國大學或是球隊, 然後都大聲講有口音的英文, 在那我覺得非常格格不入, 但的確便宜又方便, 就定一個包廂, 同學們先走有的晚到時間很隨意, 一開始還有人唱, 但後來都是隨便放歌聽, 大家忙著講話八卦, 約那只是一個方便聚會聊天的場所
立即下載
剛剛在地鐵站附近借 ubike, 又碰到一個很嚕的, 兩個灰髮白男亞女組, 我在旁邊排隊買雞蛋糕時, 就看那太太在跟工作人員嚕, 我都買好雞蛋糕要取車, 她還在嚕, 說她有信用卡也有捷運卡 為什麼不能租 ubike
工作人員其實已經很有耐心, 按照規矩解釋登記規定, 我職業病吧, 一聽就知道這種嚕客並不是要答案而是要服務, 就不客氣過去插嘴說你是本地人嗎 對方說是歐洲來的, 我就說這個免費腳踏車是給本地居民的服務, 不是招待觀光客的, 想使用請按照規定登記
然後要說, 我好愛 ubike 喔, 台北市取消免費後, 現在車子很容易租到,不像之前免費時, 車站常常都空的. 新北市目前還有免費, 但幾個地鐵站旁都有工作人員會補充車, 所以也很方便
Kenny says
9 years ago
所以亞洲人太太不是臺灣人嗎
然後下午去找個新手機殼, 前幾天把哀鳳螢幕摔裂, 表示原來的保護殼不夠好, 花了一筆錢換新螢幕, 可不想再摔, 在店裡又碰到一對好像是住美國的老夫妻在嚕, 要店員找一個 ipad 保護殼, 但又要這個又要那個, 我有聽沒有懂, 不知道店員有沒有聽懂, 那是一家雜貨百貨店不是手機專店, 我也只是順便看看, 老夫妻就很不滿意這家怎麼沒有這個沒有那個, 一直中文英文夾雜著碎碎念
kennylin: 我不知道耶, 我問了但那個太太不肯說, 我問她有親友嗎, 她也不說, 我問她哪裡來的, 她回答歐洲, 她的中文有一點點腔, 但很多老僑也都會這樣, 只是她們出現在永合這種非觀光區, 一般觀光客不會跑到這的
我問她親友又不是在打聽什麼, 只是說有親友, 請台灣親友幫你申請, 一個人可以申請五張可以租 ubike 的捷運卡, 我自己就是讓老公幫我登記的阿
但她就是很嚕, 一直說 我有信用卡 我有捷運卡, 付錢不是問題 但為什麼我不能租車
然後下午我搭公車, 後座一個媽媽帶小孩, 不太確定小孩是國外回來的還是讀雙語學校, 跟媽媽講英文, 然後一路唱歌, 然後! 還不時踢我的椅背!! 讓我覺得這應該不是住台北的本地人吧!!!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台灣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小孩送雙語然後都跟他講英文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我有點不懂前面這些無理取鬧的人,他們到底是回來台灣才這樣還是他們不管怎樣都是這樣?
icewoman_l
9 years ago
阿 ubike 不是居民不可以租? 夢想破滅啦! 不是說有悠遊卡就可以登記喔?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icewoman_l: 我記得如果你有手機號碼可以綁卡就可以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不過我不知道那種易付卡號碼可不可以就是了)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台北一直都很多這種人吧? 自從移民潮後大概 1980 年末以後不就都這樣嗎? 台灣文化的主幹,除了媒體隨手報任何八卦當新聞,加上崇日崇洋嗎? (這樣講會不會引起公憤)
icewoman_l
9 years ago
當然還是有不少想好好過日子,努力工作跟思考的人。可是整個大眾文化好像變那樣。
icewoman_l: ubike 請台北親友加一下,很容易的,然後記得裝 apps, 就很容易到處走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之前幾次都想用但都太忙又太懶,結果前 30 分鐘就要收費了
icewoman_l
9 years ago
之前 30 分鐘不用錢的時候,連我爸都去騎看看。他這人基本上從不搭任何公共交通工具,而且很懶連停車都堅持要停在離大門最近的地方。竟然會去使用 ubike 可見那 30 分鐘不用錢對於使用率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收費才五塊台幣!便宜啦,但的確減少一些小朋友亂騎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喔原來是為了阻止小朋友亂玩,那也是有道裡
幕後祕辛
9 years ago
返鄉投票?
美國過節吧,還沒到投票時間吧
Maggie
9 years ago
驚 !! 原來我是華僑 ,我來覺得我是台北人阿
Maggie
9 years ago
那種 坐電扶梯就習慣靠右,還有會乖乖分類垃圾的
台灣都是這樣啊, 而且大家都滿口洋文, 把動詞當形容詞 (例如 "很enjoy"??) 我聽了都起雞皮.
(其實我古早剛留學時也有 "回台的英文優越感" (blush) 這才是正港台灣人嗎? 現在住外國很久失去台灣習俗, 所以回台不再有這種感覺)
Kaitlyn
9 years ago
我臉書上真的超多美國這的台灣人通通在台灣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二十年前去加拿大時就決定了: 1. 絕對要把英文學到跟中文程度越可能地接近,因此決不可夾中夾英地說話 2. 如果我要定居那邊,絕對不要把自己框到移民圈裡然後在自詡為 "被人家當成二等公民" 3. 念書避免挑刻板印象的會計跟財經 (本來也就沒啥興趣)。 不過回台還是有英文優越感 :-P
icewoman_l: 真的,台灣有「講英文很行」的觀念。還好我美國住久了,發現講英文是件沒什麼了不起的事。(LOL)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哈哈哈哈哈哈 (rofl)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大學快畢業時,因為申請學校所以需要跟台灣的教授拿推薦函。結果兩位都留美歸台的教授,都建議我念財務或者會計,因為華人都念這個,因為我們英文比較爛這樣才會找得到工作。其中一位教授後來當到台北副市長。可見這種英文自卑感跟對人生缺乏樂觀的態度,可以影響甚至已經算是很優秀的知識份子。
小土匪
9 years ago
如果住在美國的是你定義的華僑的話,我一堆親戚現在都在台灣
小土匪
9 years ago
我妹、我表弟、我舅舅、我阿姨姨丈、我表舅一家,我三姨嬤姨丈公、小姨嬤姨丈公
小土匪
9 years ago
我還有兩個表妹過幾天要回去
哈哈,真的很多華僑
Q先生 says
9 years ago
要選舉了阿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其實我下周也要回去一下,哈哈哈
雖說台灣本來嚕人就很多,但這些講英文的比較引人注目吧,剛搭公車又碰到一個一頭金色爆炸頭配閃亮牛仔褲的阿嫂,拿著手機台語廣東話英文混著一路講,下車時沒捷運卡,在那掏銅板掏好久,應該也不是台北人吧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好不好那個阿嫂是新加坡人,哈哈哈~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其實現在這樣全球化,到大城市去不都這樣。上次我們去那個斯里蘭卡的活動,整個晚宴場也是有金頭髮的啊。而且節目是全程英文的,有遠從加拿大去的人呢。當然也有印度人等等,而且聽說現在中國政府在斯里蘭卡大撒錢,所以他們對中國也不那麼陌生了。
都是華僑,算全球化嗎?我跟 magting 一樣覺得回到台北就要像個台北人,所以看那些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的會不舒服。前幾天才在網路上跟一個才去加州幾年的槓上,他罵台灣健保會自己復保但出國不會停保,抱怨健保局工作人員說那是他自己的責任,說他是華僑那懂
我不客氣的嗆他,這本來就是他自己應該去了解處理的事,不爽就不要那台灣護照不要用台灣健保,你跑去當華僑是你自己要去,國家沒有義務派專人為你服務。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的意思是說,台北充滿國外去的人也是全球化一部分。不過這種天天占台灣便宜又跑回去還賣乖的人實在很令人不恥啊。我自己離開後都沒用保過健保,也沒有戶籍,所以也沒有投票也沒有年金。也是不想變成那種人。
一個國家有那麼多僑民,我不太確定這是好還是壞。感覺是這個國家大環境不好,人民只好遠渡重洋追求更好的生活?至少早年那些廣東僑鄉多是窮的鄉,靠外出打拚的賺錢回來建設。另外一個別的噗友討論過的,expat 跟 immigrant 的差別
在亞洲的白人都稱自己是 expat, 好多都住了十多年的。白人在亞洲很多都維持原來國家的生活方式,沒有想去融入當地,一堆住了十多年的,中文只有很基本的字彙,沒有人會批評,甚至當地人還想打入這些白人圈圈學洋派
但亞洲移民到歐美,都是努力學語言飲食習慣,努力打入當地,覺得那些還在一起講中文吃中國菜的是不長進
剛剛跟那個在亞洲流浪的朋友聊,他就沒打算學語文,他的藉口是年紀大學不來,翻譯 apps 足夠他在亞洲了。上次跟他去峇里島,幾個他帶我去的餐廳,都是滿滿的白人,雖然那些白人很多看起來是 expat 不是很像觀光客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因為世界是不公平的啊。全球化的語言是英語,所以會講英文就吃香。那些白人 expat 即使是法國德國的,也是在居住地多以英文交流對吧? 如果是我住任何地方都會願意去學他們的語言,不然除非有很好的原因我應該不會想去那地方住。能不能學得很好我不敢講但希望應該可以做至少一點簡單的交談,買買東西能跟店員也聊一兩句?
icewoman_l
9 years ago
當然我們的世界崇洋,所以對不會講亞洲話的外國人並沒有皺眉頭反而盡量配合,而在比方說歐洲國家,就算是遊客,店家也是照樣以他的本地話來招待。我去歐洲玩,除了荷蘭德國英文比較好,義大利西班牙很多侍者都是直接獎義語或者西語。去法國更不用講,連機場都有專講法文的三明治吧。荷蘭人是重貿易所以他們願意講別國語言,目的是賺錢。但我們亞洲這種心態不也是因為之前幾百年的歷史,事實證明洋文講得好的,跟洋人混得好的就會有錢賺有官做?
icewoman_l
9 years ago
現在的中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很霸的,出國遊玩講中文,因為他有錢,所以全世界的機場免稅店大概至少都可以看到簡體中文招牌來吸引中國遊客購買。我在日本跟同事過境,免稅店的人光聽到我們以中文聊天就主動湊過來一群,專門跟著我們用中文講解,希望我們多買東西。現在中國不是到處在非洲撒錢嗎? 也許住那邊的中國人,也是等非洲人來學中文替他服務,而不會去學非洲話。
真的是金錢至上。上次碰到一個新加坡住了五年香港十五年的澳洲生意人,就完全不會中文,廣東話只會幾句。唉,不說別人,我公司亞太vp 以不會中文,加入我們公司前在北京住了三四年,就被當中國通了,目前我們中國組挺不服他的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對啊~所以住別人國家一定要學一些當地的話啦。不然多少都會遭怨。連我沒有本地的英文跟中文腔調這樣,也會遭轟。
icewoman_l
9 years ago
不過很妙的是,這邊華人覺得我講英文沒有星式,就好像反感,但中文就覺得我是講比他們好就沒有反感,反而好想是覺得有趣。這甚麼道理啊我還沒想出來。
Kenny says
9 years ago
arrays: immigrants and expats的基本差別: 有citizenship (護照) 跟沒有的差別. 亞洲一些國家是禁止雙重國籍的, 中國(香港), 日本.... 如果沒有"入籍"的可能, 自然就會有怎樣都是"外國人"的感覺
Good point!
想到我兩個義大利裔男同事,一個聖地牙哥長大一個阿根廷長大,都不太會說義大利話但通通很媽寶,然後都很認同自己是義大利人
不像我碰過的一些 ABC, 一點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頂多彆彆扭扭的說是 Asian American, 老是要撇清自己跟亞洲人不同,是美國人,工作上只跟白人來往,很刻意避開其他華人
Kenny says
9 years ago
arrays: 這個也可能跟他們從小生長環境有關... 他們或多或少都會碰到minority被歧視的情況, 所以養就成撇清關係的心態了. 還有可以研究一下Indian American如何想要跟Indian撇清關係
印度更複雜了,我有 ABI 同事積極參與美國印度第二代活動,也有那種印度出生小時候移民美國,但猛撇清的。之前一個長相很印度的加勒比海同事,法國的博士,他就不承認他是印度人,但跟其他印度同事聊,他們都說那人超明顯的就是印度人
kennylin: arrays: 這有很多原因啊,也可能是純粹不認同父母祖國的文化。在美國出生,ABC 本來就是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人,所以説不是中國人是正確的。
不過我大部分印度同事的小孩都很認同自己是印度裔,跟著父母穿傳統服裝吃印度菜但講沒口音的英文。一個加拿大出生長大的印度裔女主管,她老公是美國出生的印度移民第二代,她兩個女兒算是第三代吧,過節通通還是穿印度服裝,早早都打了耳洞
Q先生
9 years ago
我不常回台灣,但每次回台灣講中文,我都會提醒自己不要一時不查講出英文單字,而且我承認這其實難度蠻高的。但和什麼優越感應該無關,真的只是習慣問題
Q先生
9 years ago
結果回台灣沒兩天就完全變成台灣國語,還被朋友質疑,這些年是不是一個人偷偷躲在南部(也就是說,朋友們反而會有一種預期心理,就是我們講話自動會變成中英文夾雜)
但是也有 ABT 是更台的,還搬回台灣了。所以是文化認同感的問題。而且我覺得也跟既得利益有關,例如傳統客家女人得苦命做家事聽從公婆相夫教子忍受吝嗇家族用錢觀,那我就不會到處去説我是客家女人,也不想跟客家人在一起。但是客家男人可以當大男人很爽,就不會覺得當客家人有什麼問題。
Q先生
9 years ago
而且我覺得,一個人的自我認同,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種流動的狀態(和個人經驗/年紀/想法都有關)一個人的一生,很有可能會從自認為台灣人,變成自認是美國人,再回過來認同台灣人的(我覺得我自己就有一點這樣)
materialgl: 應該就是不認同父母。所以看那兩個義大利裔男同事挺佩服的,也都是貧窮的移民家庭,但並不以父母為恥,SD 男同事就聊過他媽媽的可怕干涉,但他攤攤手說那就是義大利媽媽,你能怎麼辦。華人印度人皮膚長相裝不了白人的,義大利人沒膚色問題,不過我認識的不夠多,也許只是他比較另類吧
Kenny says
9 years ago
materialgl: 的確是看ABC認不認同上一輩祖國, 還有看上一輩怎麼教育他們... 我認識的ABC, 兩類人都有, 所以對我來說也都OK
SoQueer: 我還在覺得自己四不像,在加州我覺得自己超亞洲,過亞洲生活也過的很高興;但辦到新加坡後,發現我不夠亞洲,被我老闆說太美國了。然後在公寓裡碰到白人鄰居,聽口音不是美國人的都只是隨便招呼,上次碰到幾個美國來的才多聊一些
kennylin: 很多早期移民的確是努力把小孩教成美國人,我自己就有親戚是這樣,完全不要小孩有亞洲影響。所以看 fob 那書很好玩,他父母都是 abc, 但在中西之間也很掙扎,他自己是一頭栽進嘻哈裡,但長大後完全認同自己的華裔
想到我一個紐約長大的義大利裔女友,她就很喜歡裝成愛爾蘭人,只有買鞋的時候,才會宣稱她是義大利人來解釋為什麼她要買那麼多鞋子
Kenny says
9 years ago
arrays: FOB裡他父母是來美國念大學的新移民 不是abc? 不過我是看電視不是看書 可能有改我不知道
我要去查,但至少媽媽不是來讀書的,是整個家族早早就全移民美國的,好像媽媽是美國生,爸爸是台灣生,混過流氓,還靠麵攤老闆解救,然後跑去美國,也是全家移民,所以在台灣完全沒親友的那種外省家庭
流氓應該就只是那種中學小混混,下課拿刀打架的那種。所以在美國,他爸爸都是鼓勵他打回去,還會去學校跟校長吵架的那種家長
arrays: 我剛剛也查了一下,這位 Eddie Huang 好讚啊,唸完法律來開餐館,聽起來就像典型的亞裔小孩,跟那位好萊塢韓國醫生一樣,被爸媽逼著唸完了法學/醫學院,畢業後再自由自在地改做自己想要的行業。(LOL)
tpe
9 years ago
我自己要想一下自己定位到底在哪裡, 哈哈
tpe
9 years ago
在台灣我雖然會溝通, 但我還是喜歡美國的生活習慣, 畢竟大半輩子在美國
tpe
9 years ago
但我回台灣我不會插英文說話, 這個應該是我們家教育的關係吧... 我們家說話不可以插英文... 然後寫中文一直寫到高中畢業
tpe
9 years ago
中打也是自學的 因為來美國時沒啥電腦XD
tpe
9 years ago
我們應該算是很大的例外吧... 但話說回來,有時那些成語我就聽不懂...
Kenny
9 years ago
tpe: 那不一定啦, 像我阿姨三個小孩, 老大(男)老二(女)台灣出生, 老大念到小學才出國, 老三(男)美國出生. 老大老二就很受阿姨影響, 但是只講台語, 然後妻子或是丈夫都是台灣過去的. 但老三就是美國人... 她以前跟我講過在大學(東岸)時有時候會被欺負, 所以跟他另一個ABC朋友就會練很壯然後去打架... (如果被欺負的話), 他可能也經歷過身分認證的問題187
Kenny
9 years ago
我猜如果在西岸華人或是亞裔多的地方(SF or LA), 歧視問題就還好一些... 不過也會有另一種問題, 就是跟自己相近的人去hang out... 然後會覺得打不進去"美國圈"? 但如果又不跟自己相近的人去hang out, 又會被人覺得不認同自己文化? 總而言之, 都好辛苦...
Kenny
9 years ago
現在我看到我家附近學校的小朋友 各式各樣的人種都玩在一起, 大家大概都認同自己是美國人, 我覺得這樣也很好啊... :-)) (扯遠了)
tpe
9 years ago
我小時候沒那麼多亞洲人啊,但還是好好的。實在沒有去想那麼多,交朋友不一定要跟我長一樣才交,中學時代全校只有幾個亞洲面孔吧
Kenny
9 years ago
tpe: 是沒錯...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其實我有在國外長大的 cousins 甚至我還有認識他們的 cousins。真的每個人每家都不一樣的。有家小孩大概都被洗腦,兩個都似乎很聰明英文也很流利但就覺得好像自己是台灣人的樣子。他們是青少年的時候出國的住的地方想找亞裔應該不容易。我想完全是被虎媽的洗腦有方。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另外的 cousins 也是家裡兩個。這家父母對管教子女就比較隨意 (而且我猜這家的智商比起前一家..恩可能沒有他們優秀)。做父母的很台而且在家都講中文,住美國三四十年了,還是每天都看台灣節目,他們不太下廚但外賣外時都是台灣的口味或其他中菜。他們家附近出門買東西根本不用講英文,完全是近代移民的中國城,你們住美國的應該懂的。但很奇怪兩個小孩都不喜歡講中文。所以他們家是那種父母講中文,小孩用英文回答的。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因為他倆似乎不是那麼喜歡念書 (聽我們共同的祖輩說,其中一個本來書念很好但後來交壞朋友?!) 所以中文學校不想去,但因為父母比較隨意,所以也就算了。我覺得他們自我認同為美國人,但身邊朋友還幾乎全是亞裔 (但家住那種區,亞裔應該是占一半以上?)
icewoman_l
9 years ago
他們自己的 cousin 人數更多很多。有的我認識,感覺很美國的。但也有跟我同年然後大概十二歲去的,到現在講英文還有點不溜,事實上我英文講比他好。因為她多年習慣,只要英文講不下去的地方就直接改成中文替代,反正他家人朋友都會講中文嘛,所以就習慣偷懶了。但除了這點他對於以美國為家似乎很開心跟幸福。他妹妹就很可憐,聽說因為他們當年搬去不會講英文,在學校適應不良,受到刺激,然後從此精神不太正常。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還有個加拿大 MBA 同學,他好像三歲還六歲就開始住加拿大了。但他媽媽也是很台。他家住在 russel peters 提到的 pacific mall 那邊,也就是上述的近代移民中國城那樣的區。他到現在都要四十了 (我們也差不多歲數),他還是總說他要 "回" 台灣了。然後他把當地普通超市稱為 "外國超市"。可是他其實英文比中文好很多,但他整天沒事都在搞甚麼台灣同學會之類的活動。我覺得他一整個就是有認同錯亂問題。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最後一個,我以前同事是韓裔美國人,以前他在我們新加坡辦公室時因為太美式了,但長那樣,所以做我附近的新加坡同事都背後講他為 "假紅毛"。但這完全不怪他因為他自我介紹時從來只自稱為美國人過。這個也是大概三到六歲就去美國了,而且他是單親媽媽在阿拉斯加養大的。直到有天他休假跟他媽媽去看一些韓國親戚 (可能他這輩子三十多年第一次),然後大家都講韓文,他說他才第一次了解到期時他會講一點韓文的。這個人交友圈很國際跟多元但只吃韓國菜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arrays: 原來你是abt嗎?我以爲你是台灣人耶@ @
我不是 ABT! 我只是三不像,哈,在台灣不被人當台灣人,常被認為是日本妹或是大陸新娘,在美國不被當美國人,常被認為是韓國人,現在到新加坡暫時還不想融入當新加坡人
我只是看其他族裔在美國在亞洲都可以搞小圈圈,講自己的語言吃自己的食物,沒有人會批評他們不融入當地,但亞洲人在美國,就常被批評搞 chinatown 不融入主流社會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所以你是很早就去了了嗎? 所以才會這樣?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arrays: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這些在亞洲的外國人大多是過客,然後人數也不多的關係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要不然若是定居的,有當地配偶的,其實很多中文都很不錯,我媽說現在很多外國人(白人)開個小店,中文都很好,都會跟客人聊天
厭世石頭
9 years ago
我媽家對面的早餐店就ㄧ個德國人開的XD
我在美國比台灣住的時間還長。然後亞洲人對外國人的中文標準都很低,會講些日常會話,就說人家中文很好;我們在美國工作多年努力講英文的,常常還被批評有口音;但歐洲移民有口音又被老美覺得好性感真好聽
arrays: 這是因為妳比較會注意中國人的批評。其實批評是不分種族,大家隨便都在批評的。像猶太人不融合都被批評到被殺的地步了。
像那個義大利裔阿根廷長大的同事口音超重,亞太組同事都抱怨過webex 根本聽不懂,但他在北美超紅,大概只能說人帥真好。
materialgl: 對啊,我被客人投訴過兩次,抱怨我的英文不好,要求要跟美國人講話,其中一個抱怨者還是老共。我的印度同事沒被投訴到上層過,但有被打槍當場掛電話過
但語言的確有差,雖然我不會日文韓文,但文法類似,我比我的美國同事更能聽懂東亞客人的口音,所以有幾個韓國學者,很喜歡挑下午我值班時打電話進來,我並不介意被歸類,因為這就是我工作上的強項
我只是對被英文很差的中國客人嫌棄我的英文,有時很不舒服,美國人都沒在抱怨了,為什麼是中國人在挑剔我的英文。之前在工作上也被一個ABC 當假想敵,盯我盯的很兇,好幾次當眾在公司奚落我的英文發音,她自己主管濃濃的德國口音她都不說
Gracemary says
9 years ago
arrays: 握手,也被一個ABC糾正英文書寫跟演講,拜託,老娘我發過好幾篇第一作者,高Impact factor的文章,人家editor 跟reviewer都沒說話,我還在美國大學教過幾年書,她憑啥啊。真的是很討論這種人,她以為自己是英文多好?我以前兩個老美大頭老闆,寫完文章還是會請專業修改,我真不知道她這個ABC是在跩屁。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們前公司也是有個義大利口音超重的第一代美國移民。他每次打電話給到亞洲做簡報,連澳洲人也在抱怨他的口音,因為真的很努力才能聽懂他啊。結果他自己還好有發現,有天他跟我說他自費去上英語矯正班,(我猜他發現主要是可能發現別人常跟他答非所問,不然就常叫他重複上一句)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口音這種事情有時候很難。我念 MBA 時的商學院院長大人,就是一口很重的匈牙利音。他每次演講那時的我能聽懂一半就不錯了。十二歲以後學精通的語言都會這樣的。我自己也是有口音,大家不要太介意。對那種挑毛病的就...總有一天那人也會有讓人挑的地方嘛。
tpe
9 years ago
kennylin: 其實我對現在那麼多亞洲人才shock呢,呵呵。記得當初這裡第一家在東灣南灣的華人超市開幕時真的有點小轟動呢,但店面也不過小小的
tpe
9 years ago
arrays: 你竟然被中國人嫌棄!
tpe: 也不是所有的中國人, 我也常常碰到中國客戶在我跟她們說中文後, 跟我說我的中文真好.... 但就是感覺中國人的認同比較辛苦吧, 而且會對同胞特別嚴格. 光是要不要跟小孩講母語, 中國人的圈子就一大堆爭議, 相當多父母都跟小孩講英文. 但我認識的歐洲同事, 幾乎每一個都在家跟小孩講母語, 完全不擔心小孩的英文會不會有口音, 跟不跟得上學校,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可能我認不少怪胎。我認識至少兩對跨國婚姻的,都是父母個堅持只跟小孩說自己母語 (都不是英語)。其中一家的一個孩子已經去上幼稚園了,所以他現在還說星式英語。我覺得這樣很好,不過這些父母真是厲害啊!!!
icewoman_l
9 years ago
然後夫妻倆互相溝通時主要講英文 :-)
tpe
9 years ago
arrays: 嗯所以我們家也希望小孩子會中文
tpe: 你真的很厲害, 還能讀能寫, 中文挺難的呢
tpe
9 years ago
arrays: 我們其實也因為台灣電視節目有字幕加強了認字
tpe
9 years ago
還有喔,當初還有每個星期租台灣節目的錄影帶,哈哈哈
tpe
9 years ago
當時還會跟老闆套交情說麻煩節目一來先幫我們留著
我記得我在還是錄影帶的年代去矽谷, 出租店是那裡華人的生活重心呢, 大家都在看什麼超級星期天之類的, 比我還熟悉台灣的流行
tpe
9 years ago
嗯是啊,大家都在搶最新的節目
tpe
9 years ago
後來有了網路後這些店就開始沒落了
然後你照樣會講英文, 還會講日文法文等等等.....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們離題才是正常的啦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可見台灣多封閉,但歷史上一項單一同文同種的經常都這樣吧? (雖然有原住民現在已經都被漢人邊緣化到只剩 2% 了)。美國這麼多元化還不是現在才有個黑人總統,而且這在十幾年前還是無法想像的事。
非行世界 says
9 years ago
icewoman_l: 咦.熊熊覺得我們應該是讀同一間學校的MBA... (超離題 lol)
bwmarvns: 哈 你的匈牙利緣分也真多, 不過都是加拿大, 有匈牙利院長的 MBA 學校應該不多吧
非行世界 says
9 years ago
arrays: 就是因為這樣才熊熊覺得呀 XD -- 別說是加拿大.全世界上匈牙利外然後MBA校長還是匈牙利人的也不可能太多
LOL 喵同學
9 years ago
其實英文非母語的人聽有口音的英文是真的比較辛苦啦, 像我看Downton Abbey時, 只要是僕人講話, 我就覺得口音好重完全聽不懂, 美國人則表示 "什麼? 有口音嗎?" 所以我可以理解為什麼英文很爛的中國人還會抱怨妳。
就像我們都聽不太懂印度口音, 但美國人很多都能聽得懂嗎? 我自己是覺得華人對華人比較挑剔吧. 不過環境也有差, 我之前好像聊過, 在新加坡網路社團常常看到台灣小朋友抱怨被新加坡人挑剔英文不好, 台灣小朋友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講的是規矩的美式英文. 但之前面試我就發現, 不管英文好不好的新加坡人, 每個都能聽懂我英國老闆的口音, 但台灣中國馬來西亞來的, 聽英國口音都很吃力, 更不要說印度口音
LOL 喵同學
9 years ago
可能是因為我們都是講美式英語, 他們習慣聽英式英語, 所以才會覺得我們英文很差吧。可是我覺得新加坡人英語真的有個很奇怪腔, 如果被他們抱怨, 我會覺得很冤枉。
icewoman_l
9 years ago
加拿大總共約只有十所大學。所以的確很可能是同校,因為在多倫多市區轄內只有兩所 :-P
icewoman_l
9 years ago
我旁邊的馬來西亞人,就是很多要求那個女的,大概不習慣我的口音,他也是說 "你講話很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