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公司的線路, 不給看, 回家才能看

目前島內還沒有共識ㄋ
美國科比斯影像公司(Corbis Images)由比爾蓋茲創辦,擁有5000萬張原版照片版權,是全球最大圖庫,卻在近日傳出被中國視覺文化公司收購,許多20世紀知名照片的版權都將雖之轉移,甚至包括中國政府極力掩蓋的「六四事件」現場照。....
各國護航及木村提供的轉職機會,都可說是「消滅」海盜的主因。若是海盜打劫能順利,
或許這些人也不會想要「轉行」;但若沒有新的工作機會,就算不當海盜,這些人也會尋
求以不同的犯罪手法餬口,因此缺一不可。木村的行為也獲得索馬利亞鄰國吉布地的肯定
,吉國當局更頒贈他勳章表達感謝。

借轉貼 DRG 制度那篇的連結文到自己的噗, 謝謝

謝謝, 禮貌性地說一下
不過他說的很多事情都只是侷限在宿舍裡.. 不知現實生活、社會上是怎樣?
min214tw: 超懂!!!我家冰箱放太多東西有點運轉不良,全部清完買新冰箱後,舊冰箱又可運作了,然後結果兩個都開始塞東西。
강용석想參與新世界黨的總統候選人競爭,可是在2010年因為侮辱女主播的言論,他早就因此而被退黨了,結果現在卻跳出來說要參與新世界黨的總統候選人競爭... 他真的是在演哪齣啊 他這樣和kmt那群小丑真像

康容碩真的是搞笑藝人!XD 因為新世界黨不讓他回去,所以他就和緋聞外遇對象說一起來參與總統競選吧!XD
韓國這麼發達、方便,其實也很少都用手機預約,因為手機還有手續費,韓國人其實更傾向打電話直接去預約。其實很多小地方還是可以看得出來,韓國人比起機器更喜歡人與人的接觸。
BTW,我們外國學生不少人都喜歡直接到現場去預約,就怕打電話說不清楚~ XD 尤其是那些該死的數字發音
我在韓國念書時最怕接(宅配)電話(爆XDDDD
就是一個一線&沿海城市硬體厲害,軟體差到爆的概念,也就是因為內建的軟體差到爆才會不知世界有多大地沾沾自喜啊XDDD
ringli: XDDD

我是很討厭自己的房門號為什麼都這麼難唸~
有次住2223,真的是唸到快死掉...
待在噗浪真好.... 越來越不習慣臉書的世界... 但也有種我在逃避現實的感覺
是說,之前官方fb就有爆過卦,說是關西那邊有很多動作.....
韓國酸民們又在網路上發瘋.... 無視~ 是最好的選擇
居然還有韓國酸民知道有些台灣人喜歡挑些留言翻譯成中文
這幾天一直在看新聞,真的是難為了最前線的,看得到卻救不到。可是可以看得出來我們進步很多了,救援的方法也變多了,搜救人員也一直想方法來救人
緬甸朋友也因為韓國報導有點誇張,所以當下很緊張地傳訊息來問候。其實之後我也有和她解釋,一般地震都大災難,只倒這麼一大棟公寓(其他都辦公室),算不幸中的大幸了
原po:
這次災難 造成更大二次傷害的無疑就是台灣媒體 在歐洲或日本 大規模災難發生後 多數媒體並不會第一時間去採訪受難者家屬
其實最右邊那棟 是德國建築師在1930年代末期到二戰後推行的國際風格
其建築式樣的主要原則就是擺脫所有的裝飾 要回歸最基本的幾何結構 所有的建築構件都可以像是積木一樣被大量生產然後可以組合
再來 20世紀 以西歐美國為主的藝術(包含音樂美術等)思潮就是在解構以往被認為美的東西
一直在探究什麼是繪畫的本質 什麼是音樂的本質 什麼是建築的本質
不管美醜其實都有那個時代的"形式風格" 風格的成因不僅僅只是我們現在眼裡所看到的美或醜這樣的美學判斷而已 還有時代性 工業技術發展等等的複雜成因
畫重點:啟因︰
(1) 建築師對 不同時期的裝飾風格 及 素材 拼湊出來的造型不滿,因為,這些素材與建築造型的功能無關;
(2)為配合社會 大量的辦公大樓、商用和市政快速完成 應運而生;
(3)以 鋼鐵、混凝土 和 玻璃為主的新材料 建築技術 日漸成長。
那些城市會有台灣各個城市那樣的風土嗎? 特別是氣候 影響最大
不是說他國的美學為基準,而是光看就覺得醜,字體、字型、面板就是要擠一堆東西
最可怕的是電線一大堆,總感覺勾到什麼,人過去就會脖子斷了似的(電影看太多)
我其實沒有覺得亂七八糟的招牌廣告很好看 但是 那跟我們的城市美學不見得有關係 我想的是比較嚴肅的公權力(城市規劃)介入私人商業行為(店家廣告製作)以及以公家機構的力量規範私人創作思想(廣告也是種創作)的問題
我住的兩個北台灣城市好像也沒有看到露在外面的電線和天線說 因為颱風很大 這類的纜線都被地下化或是綁得好好的(?) 總之沒看見它們在外面亂跑
其實就是製定遊戲規則的人在占利(剛說錯,不是天線,而是「電線」)
台灣還是有很多電線露在外面,可好像要地下化也很困難的樣子(?)
因為道路是屬於私人的 地主說不給挖 公家單位就是不能挖
....老實說,對我而言,建築這些比較喜歡到現場聽人解說,不太喜歡看書。美術史就...算了,真心對美術音樂無感,聽了也是馬上就忘了的那種= = 我比較喜歡去記每個時代出現的物品,可什麼時代、出現什麼風格,我真的是一直都記不住@@
對台灣年輕人有信心,但制定規則的都是那些既得利益者,要從他們的遊戲中取勝真的很不容易.... 最後一大堆人還是會為了利益與現實低頭
有時候不用記得哪個時代出現什麼 只需要理解 現在的我們的生活周遭 為何會出現"長成那樣"的建築物 還有其他的物質環境
那張從日治清代和二戰後台灣建築三部曲的照片的背後 有一個(日治時期)三井倉庫的建築 不受重視正醞釀著要拆掉 大家知道嗎?
一般人應該都會覺得反正是一棟破爛房屋 拆掉都更 變得更美很棒吧
在那邊的每一棟建築物二十年前的景象都還在腦子裡面 當時因為經常塞車塞在那裡XD 北門郵局對我來說也非常重要 是我和高中好友的重要回憶 我們週三提早一小時下課才能趕得上郵局窗口關門時間 去蓋首日封! 等到大了自己念了書更了解台北市百年來的發展變化 才知道那塊區域扮演了台灣近代交通發展史上多麼重要的角色
crystal_YH: 三井倉庫,之前有看到新聞,還請日本學者來咧~ 日本學者也說要搬遷,還說要重現台灣騎樓的原貌,說台灣騎樓很棒(!!!)。不過對我來說,都更是為了安全,會不會變美是其次,像我家這裡已經有30年的屋齡吧,好可怕... 好怕地震來它會承受不住,可是都更的制度亂七八糟,他們改建後的每層容積率還縮了有快10坪左右,高度也縮,馬的,真的是垃圾
不過新聞沒報,還真不知道三井倉庫是什麼,原來那一區看起來很像廢區的就是三井倉庫/現在都是這樣,不搬走的話,就是直接打掉,那還不如搬走好,至少還存在,打掉就整個全沒了... 韓國很多都看到日治時代產物就管他的打掉了
三井這家公司 為何要在那邊蓋一棟倉庫呢? 在北門郵局的對面 另一邊很大的日治時期赤煉瓦式的巴洛克混Art Deco風格的建築群 是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台北火車站在不遠處 鐵道部也在此 現在稱為北門郵局的是日本人治台初始重要的"郵務事業"據點
這塊區域是舊的台北城 城內(行政區)城外(例如大稻埕等舊有的生活商業聚落)的進出樞紐
所以三井這家公司的倉庫設在這邊 是有其歷史意義的 如果把三井倉庫這個舊建築本身 移到其他地方 這個歷史脈絡拔掉以後 三井倉庫的騎樓到底長怎樣 有意義嗎?
北門這個城門 在日本人來台灣展開建設以後 為了開三線道路 [因為交通手段改變 要給自動車(=我們的汽車)走] 拆除城牆 但卻保留了城門下來
其實就阻礙交通這件事來看 城門的保留 也很沒效率不是嗎?
到底為何要保留古蹟 到底古蹟只限於建築本體 還是連建築所處的場域也應該算在古蹟裡面?
這類的問題如果不思考 我們就會因為物質文明中的科技進步 不斷地覺得舊有的東西礙事 不斷地淘汰掉我們自己的物質文明發展中的留存物、痕跡、過時的發明等等的 然後我們就會忘記自己到底有過什麼樣的過去 一直處在覺得自己沒有歷史文化的自卑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