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竹🍒
9 years ago
【松】17話崩潰集中
latest #21
絳竹🍒
9 years ago
十四松沒有極限wwwwwwwwwwwwwwww
絳竹🍒
9 years ago
不行上次的十四松病毒已經讓我崩潰一次了wwwww這次到底想幹嘛www
絳竹🍒
9 years ago
雖然那些奇妙的變身或許可以用「我思故我在」或「我在故我思」來解釋……但是,為什麼要突然開始思考這些問題啊啊啊www
立即下載
老木Na。
9 years ago
還沒看過XD 不過聽大家說似乎滿有趣的啊!!
長相不一樣又有年紀差的兄弟姊妹應該沒這種困擾的,但我一直很好奇雙胞胎是如何證明自己就是自己?就算親人也有搞錯的時候,那麼他們會不會也有錯認自己是對方甚至認不出自己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絳竹🍒
9 years ago
kaoyuru: 很小的時候,可能還不會有意識地從他者身上確認自己的存在吧?如果只有長相相似、個性不同,自我應該是可以被辨別出來的。
但我有時候也會懷疑是否雙胞胎(或更多胞胎)的「相似」是否是順應父母與長輩期待而有的產物,也就是社會建構的產物,他們在這種期待之下,又彼此影響,愈來愈趨於相似?
絳竹🍒
9 years ago
但我突然想起一個奇妙的例子,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從小就分開住,沒有任何交集,長大相認之後,兩人才發現彼此都選擇同樣的職業,都是消防員。
這種二者生長環境完全不同的狀況,就很難用建構論來解釋XD
絳竹🍒
9 years ago
雙胞胎新發現◎林密
剛剛看到這篇,想到遺傳學就好想跟鴉鴉討論(#
佐降🥂
9 years ago
我覺得相似性有很大一部分是跟成長環境相同相關的XD我跟我姊(差一歲)就超有默契,就算半年不見面(平常也很少用網路聊天)也可以在見面之後沒多久同時說出一樣的話XD
我們講一樣的話的頻率很高,我弟就完全沒有XD
佐降🥂
9 years ago
我最好奇雙胞胎的大概就是心靈感應之類的 (thinking)
這集我想到的是表象與本質耶哈哈哈
絳竹🍒
9 years ago
Gitto: 不知道是不是年齡差比較近的關係?性別可能也有影響?(一直很羨慕有姐姐的人)
我跟我大弟很好,但跟我小弟(差八歲)就有很多無法溝通的地方w
心靈感應的話好像是超心理學的範疇了wwww
絳竹🍒
9 years ago
arctictern: 概念化那段我看得很嗨wwww這集的十四松有一種立地成佛(成魔)的感覺www
絳竹🍒
9 years ago
剛好昨天弟弟也在跟我聊類似的話題XD
語言(包括每個人的名字)是透過社會約定形成的,所以名字本身並沒有意義,只有在被指認的時候才跟意義的主體連在一起。
絳竹🍒
9 years ago
我一直反覆重播最後兄弟五人召開家庭會議(?)的過程,突然覺得很感傷。
尤其是卡拉問一松對十四有什麼看法的那段……卡拉的問句和一松的回答莫名就很戳我淚點。卡拉似乎暗示數字松是六胞胎中最不像「人」的兩個。
可是話說回來到底要怎樣才像「人」呢?根本沒有真正的標準啊。
絳竹🍒
9 years ago
我大約是到高中才比較了解我弟弟,大學之後才更深的認識他,至於我小弟,可能年齡差太多,我到現在都跟他沒有共同語言。
人類理解彼此真的好難,就算是從小跟自己一起長大的兄弟姊妹也一樣。
絳竹🍒
9 years ago
一松提供的「答案」,也就是「十四松就是十四松,他就是這種風格」這個結論(有的漢化翻譯為「種類」,似乎更能強調他「不像人」的一面),邱羅對此完全否定,我漸漸也可以理解這種否定是來自什麼樣的恐懼。
邱羅是努力想社會化的(儘管沒有很成功),所以他對十四松完全無視常規的性格很擔心(一開始,邱羅和totti一聽到這個話題就想逃避,也是反映了這種恐懼)
他們知道社會是什麼形狀,和這個形狀不合的個體就可能被淘汰,被剪除。
絳竹🍒
9 years ago
當十四松問出「十四松是什麼」「為什麼我是十四松」這些命題的時候,他到底在想什麼?成長階段青少年經常會懷疑自我的定位,但年過二十的十四松為什麼還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是什麼?
如果把十四松改變身體形象乃至把自己化約為符號的動作當作實景,當作是他自我探索過程的隱喻(我都要懷疑他是不是基因突變的
為什麼他已經成年,卻還沒有跨越這個階段呢?他到底是自我意識不足,還是自我意識過剩?
絳竹🍒
9 years ago
想到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論
也稱為社會心理發展階段論
其他五人根據照片推測,十四松是在第五階段出現了明顯的外在容貌轉變,所以可能是自我統合階段出現了問題。
但如果不是呢?如果這才是本來的十四松呢?
絳竹🍒
9 years ago
如果現在這樣才是本來的十四松,那麼他在小學、中學階段的「正常」是不是反而是受到壓抑的表現?
佐降🥂
9 years ago
他是受到什麼打擊才變成這樣的→他是受到什麼打擊才"變回"這樣的?
絳竹🍒
9 years ago
Gitto: 說不定是醍醐灌頂、當頭棒喝的打擊也不一定(就是正面的打擊w)
我還是相信人就算過了青少年階段,仍是有調整自己的可能性,只是愈來愈難。所以只有十四這種完全不在意別人眼光的個性是真的很可貴T 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