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兩個不同圈的朋友都來新加坡找我, 美國白人朋友問我跟台灣裔的女友是怎麼認識的, 我們說網友阿, 就看對方一臉詭異
我算嗎?
去年跟一個朋友去蘇美玩, 也是被問怎麼認識的, 我們說 ICQ 阿 認識二十多年, 大多在網路上講話 現實生活沒見過幾次面, 但就這樣約著上次去香港, 這次去泰國玩
年初回北加, 把兩個不同圈的朋友介紹認識, 也是被問怎麼認識的, ㄟ 一個是在早年網路打麻將認識的, 一個在別的八卦網路認識的, 兩邊都分別認識來往超過十年, 還都一起出去旅遊露營過, 這兩個都愛做菜養狗養馬, 之前已經在臉書上介紹他們認識, 這次他們才見到面, 旁人也是, 阿 你敢跟網友見面阿
想想 我生活中好像大部分的朋友都是網路認識的耶. 前幾天又被人在質疑這點. 一個也是在美國某個討論站認識但不算太熟的台灣媽媽, 她比我早來新加坡好幾年. 她就問我在新加坡有沒有朋友
我覺得人家會問, 可能是覺得" 這些群組成員的屬性也差太多了, 你都是怎麼認識的" 這種感覺.
你說你和我?? 對啊.
以我個人來說, 除了以前在網路上約會, 噗浪(或者說以早期的噗浪) 應該是我唯一有和現實生活之外的人有點聯繫的. 最近也少很多了.
那位台灣媽媽一直覺得她在新加坡都交不到什麼朋友, 覺得我應該都是跟同事來往, 我說沒耶 我不跟同事當朋友耶, 我都在網路上混, 她就覺得我怎麼敢跟陌生人來往阿 , 我心理很想提醒她, 我跟她當初也是在網路上認識的阿
SoQueer: 所以像我這樣網路交友還交到現實生活的, 有點怪囉 呵呵
arrays: 那也是一種功力, 不會怪啊. (有時候, 我覺得我這種反而比較稀有了)
我之前在北加參加一個滑雪網, 也跟聊得來的網友一起約去滑雪過, 但那群玩法不是很相同, 過了雪季就沒在連絡, 加上那個網站也沒落, 後來就散了
最近在新加坡這又因為騎車跟幾個網友聊, 這周末就是跟一個網路認識的教練還有他的鐵人客戶一大早去騎車, 這教練應該是在網路上拉生意吧, 拉我跟他學潛水一陣子但我都沒空, 說到騎車我才說好好好, 因為我一來路況不熟, 再來還不太敢一個人騎馬路, 跟一小群人騎比較安全
SoQueer: 你應該是正常吧, 私生活保密是應該的, 只是 哈哈 你在網路上應該是比我還更愛講話的
可能吧. (其實已經收斂很多了, 不過可能沒人看得出來)
常常在想, 別人都是怎麼交朋友的阿? Q sir 你有你個文化藝術活動. 一些媽媽有小孩活動, 學生有同學, 那社會人士呢? 台灣我知道很多跟同事來往 但在美國, 同事就是同事阿, 我是有一些大家都離職後還有連絡的, 那種我才認為是朋友, 像現在公司一堆在臉書上哈拉來哈拉去的, 我都不認為那是真朋友.
"我是有一些大家都離職後還有連絡的, 那種我才認為是朋友, 像現在公司一堆在臉書上哈拉來哈拉去的, 我都不認為那是真朋友" AGREE
所以很難啊. 工作, 有家庭以後, 就很少會有各自出去交友的時間和管道, 我大學同學有不少人就是從學生時期的交情延續下來, 或是婚後和另一半的朋友變成朋友... 除此之外其實非常少. 我回去參加同學會, 結果這些都住台北的朋友, 這些年我不在台灣的時候也沒什麼見面或往來
每天都在忙家庭, 工作, 生活, 幾年時間一下就過去了.
我在加州比較大的朋友圈是從瑜珈運動交來的, 美國人會再健身房交友, 但可能我去的健身房太多怪人, 我都躲遠遠, 幾個瑜珈友就說之前在同一家健身房看過我 但完全沒什麼交流
到新加坡也碰到一些超熱情的瑜珈老師, 但我可能防人心很強, 搞不清他們是要跟我拉生意還怎麼樣, 目前都還躲著遠遠的. 上上禮拜去一家試課, 那女老師就一直對我笑, 下課就跑過來拉著我的手說她好喜歡我, 要我每天都來跟她上課什麼什麼的. 不像網友, 在網路上可以哈拉, 可以問很多問題, 聊久了對一個人有點概念, 但現實生活就這樣才見一次面就說喜歡的, 我怕怕
周六去一家很傳統的瑜珈中心也是, 印度男老師下課也是攔我問了一些問題, 我在臉書上有打卡, 沒寫什麼, 但馬上對方就來留話, 讓我壓力好大. 所以我對網友因為聊久了反而比較放心會想見面, 這種現實生活認識的, 我反而防禦心很強
會有點感嘆 是今天傍晚收到一封愛慕信吧 哈 是女同事不是男的, 是總部上周派來的資深財務稽查人員, 大陸女, 她的工作跟我毫無關係. 第一天大老闆基於禮貌, 小介紹一下, 第二天她就又跑來找我, 說她知道我是誰, 她下班特地上 wechat 一個公司老共的小討論站, 確認裡面那個 array 就是我. 她今天到日本分公司, 特地寫了一封長信稱讚還謝謝我周五的招待, 那其實是我懶下班搭她的計程車便車阿
cindism: 你才可怕, 臉書就算了 居然被你在撲浪認出來, 好可怕好可怕 不過安迪兄應該更莫名其妙吧 哈哈 我們在他臉書上亂講話
rosette: 見過面的!還一起上過瑜珈課。只是我們都看不到馬蛋了,沒得壞嘴
KenLee0406: 沒見過面的小肯,我是從你還在紐約寫黑色大門豪宅時就在 pc home 那混的
我也不少朋友是網路認識的,台灣這麼小,會來美國留學工作的人也都很單純,大家牽來牽去都能拉到一點關係,我覺得網路交友是擴大生活圈很好的方法。
arrays: 對啊! 真的很多網友感覺上認識很久了,但是其實並沒有見過面哩!
arrays: 要不是上次你忙著搬家不然我們應該會在 SF 吃飯了
台灣人感覺比較會網絡交友(不管在哪裡),剛開始會滿訝異的,現在比較見怪不怪,我從網絡認識到現實見面的只有兩個。
我也是同事就是同事,不會是朋友,除非離開後還有聯絡,但上次跟一個台灣朋友說,結果她問我為什麼 =.=,感覺在台灣同事就是下班後的朋友這樣。
arrays: 阿蟲現在沒有那麼少人見到了! 我大概見過五十幾個人了。
我也很多都是網友認識的耶,我覺得撲浪就很適合認識人。在網路上那種有共同興趣的團體認識其實很容易散,能聊些完全沒有什麼重點的話題,然後還能一直有聯絡才會有機會變成真的朋友
我近年也是很多朋友都是網路上結識的
你是人緣磁鐵嗎? 怎麼老師同事都來黏
我覺得同事間下班後一起去小玩一下可以做到,但玩法跟交流程度,礙於白天可能的衝突點,所以還是要多有保留。離職後如果還往來也是要有保留,但程度可以少些。因為以後還是可能共事啊,或者同產業圈所以還是要謹慎點。
我的臉書在加人的時候,就都設定該人角色。凡是同事不論現在以前,還有同事的配偶男女朋友,甚至基本上同事介紹認識的朋友,一律被套用同等級的觀賞權限。當然我大部分貼的東西,都是所有朋友都可看到的。但有時候,如果假設我想抱怨工作等等,我會把這些跟工作有關的人的群組整個過濾掉。
呵呵 所以我不是唯一在網路上交友的了, 被人講得讓我覺得自己好宅好怪, 但我覺得網路交友很好阿, 可以慢慢聊再決定要交往多深.
minckang: 台灣跟美國的確很不相同, 我是有點刻意跟同事保持一點距離的. 另外, 我覺得在台灣的人好像不太會去刻意交朋友吧 光是親戚同事同學就忙不完, 所以老是會有人問我怎麼會去認識不在我生活圈裡的人
icewoman_l: 我覺得我是怪人磁鐵 呵呵 太正常的人好像都不太會靠近我. 我工作上的主要放 linkedin 只要不是人頭仲介, linkedin request 只要是講過話通過信的我通通接受, 人頭我通通不給, 我才不要分享我的人脈給他們
就像上次來幫我們家鋼琴調音的調音師問到他是我的網友介紹的,他也很訝異
對阿 在胖胖那也不是什麼人都好, 像認真就被排斥或是她自己排斥別人, 我跟她已經完全沒來往了
但現實生活認識的, 常常就沒有這種自由度, 尤其是那種朋友介紹的, 親戚介紹的, 更不要說是同事, 都會有壓力阿, 不能隨便 de-freind 呢. 就像那個拉著我手邀我再去的瑜珈老師, 我現在就不敢回去上她的課, 因為我還不想定下來, 或是說她沒有讓我喜歡到想跟她定下來, 網友對我是進可攻退可守
是說我的網友好像如果是男的都沒聯絡了因為他們都結婚了 女噗友就有結為超好友的
social media 本來就都是做廣告的。臉書跟領英只是差別在於頻道不同: 好像體育台跟電影台內容會不一樣而已。我是這樣覺得的。真正的人生就是自己才知道的。就算以前都沒有這些個人媒體也是一樣的,照片裡面可能大家都笑孜孜,但實際上誰知道拍照前後發生哪些事情?
我連老公都是網路找來的,所以你交網友,對於我絕對不成問題,呵呵~
arrays: 以我個人的經驗, 有蠻多網友, 見了面以後, 不知道是見光死還是怎樣, 反而就疏遠了. 在網路上反而沒聊天了. 甚至還有封鎖的. 所以我後來對於網友/噗友見面, 都採取非常消極的態度. 或是換句話說, 這樣的方式可能不是很適合我.
SoQueer: 哈哈,我也有很多見光死的網友,我也有被封鎖過,還很多,哈哈哈。目前小丘是我知道見過最多噗友的,她應該也碰過有見光死的吧。
icewoman_l: 沒錯,網路是虛擬的,所以要更進一步,還是要見見,只是從網友開始,可以選擇要不要見面,傳統相親就很難逃
arrays: 見光死的倒是沒有;有見過之後慢慢沒有往來的;也有見面前就不熟的,就更不怎麼來往了
lucassb: 這次來新加坡找我的,當初在網路上認識兩三年才見面的呢
我覺得網友跟一般朋友一樣,可以碰到很投緣的,當然就也會碰到泛泛之交這樣......昨天Max在Skype跟他臉書的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就叫人家搬來底特律.....(他才應該去當仲介吧!)
通常以前我們大學時就網路交友,可以離線繼續沒問題是因為我們都一群人在一起。其中核心人物我們現在還聯繫中,只是已經沒甚麼干係了因為生活內容已經差很遠了 (他們跟我),但在臉書上還是會聊一下。其中一人並也是我噗友。以前我們見面後還是常坐在同一電腦教室裡繼續網聊,然後在一起去喝茶吃飯。所以現在年輕人沒是一天發他一千封簡訊,吃飯聚會也是遭到大家感嘆沒社交生活了,這對我來說也都不是問題。因為以前沒簡訊時我們就這樣了。
網路(噗浪)交友可進可退,沒壓力很自由啊。我最近不小心加了目前(談不來)的同事到臉書,超後悔的,臉書我是習慣留給堂姐妹姑嬸姻親,還有(忍受)爸媽的打卡炫燿。
我最近網路碰到很多特別的人, 這些在我的日常生活中, 是不會認識到的. 一個原本說一起上瑜珈, 臨時問要不要改看電影, 我第一個感覺是, 看電影是大學生約會做的事情吧, 而且還是美國隊長這種商業片. 對方說是他弟弟多了兩張票, 我想想就說好吧, 結果居然是新加坡在表演廳的首映活動, 演員跟導演都來的, 一堆女生珠光寶氣穿禮服男生都西裝, 我穿上班的白衣黑裙也跟著湊熱鬧
ribo69 不用後悔。開一個 friend list 取名為 blocked 之類的,然後把你的 default post visibility 改成,以後那個 list 上的人都看不到。然後你就把該位同事加進那個 list 去。只有一個問題 - 如果你還有其他同事也加了,然後該人有跟其他人感情好的話,那他就有可能會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