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郭
9 years ago
latest #8
小郭
9 years ago
每次看都 心很累
小郭
9 years ago
我想起威廉布萊克死前拿出最後一枚先令要人去買隻炭筆的情形來, 我讀書, 寫作, 爲了更好的理解美學, 但美學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不管它是趣味(gout)的, 噁心(dégoût)的; 崇高的, 卑劣的...美不僅僅是卡巴尼提出的「視網膜的震顫」, 它更是一種心靈的震顫. 「做一個愚人.」我對自己說,
小郭
9 years ago
儘管我以為自己在這樣的年齡已有足夠的智識去認識美, 但今天我才意識到自己的理性所帶來的渺小: 連自己都無法動容的藝術, 如何能打動他人呢?
立即下載
小郭
9 years ago
另外我在講一個很不一樣的觀念,人家會講創作上你已經江郎才盡了,其實這個不會傷害到我。在我看來,能夠一直產出有力量作品的藝術家不是很多,實際上大部分已是不斷重複。人都有共犯的心理,這樣做得多了,大家互相講這樣有多好,也就繼續下去了。但嚴格講,大多數藝術家都有這樣的過渡期,會跌下來。那跌下來了我就這樣結束,不做藝術已經成了我的出口。為藝術我已經提不出來什麼新東西了,我就失去了自己的藝術事業。但是失去事業,我也得到自由。
小郭
9 years ago
如果藝術是我的職業,當然繼續做下去會更加重要。但藝術不是我的職業,是我的生命。我開始做藝術,探討生命存在、時間流逝這種本質問題,這不管是不是藝術家都該有對生命的一種探究。只是現實中,人為了某種需求把這個扭曲成一種職業因素。所以我是接近你問的探討藝術的本質是什麼、藝術家的責任是什麼。雖然我講不出來,但至少我試着在做,至於做得夠不夠,就是我自己該反思的問題,所以我會覺得順其自然。我的作品不是哪一件,而是整個一生。
小郭
9 years ago
一個人總是渺小的,如果你的力量不夠去抵抗體系的強大,不管怎麼樣你都是受影響的。如果你說你不要受影響,那都只是一個願望而已,何況你去遷就於體系,那就更走不遠了。你有可能走到40歲能有個畫廊做些展覽、能照顧家裡就差不多了,但是在藝術上,卻很難做出有力量的作品,只是在已有的軌道上重複。
小郭
9 years ago
我受到當代藝術的影響,那是確定的。但是我對於很多外在事物都不擅長學習,也沒有太多興趣,所以就回到自身的問題去尋找答案,而不是去講出附和別人的聲音。這條路並不好走,但是有慢慢的累積,我相信它的未來性,所以我寧願用笨拙的方式去走。紐約容納各種不同的人,像我這樣傾向孤立的人也可以自在。我在工作室里可以自由思考。你問我現在做什麼,就是把我的生命過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