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色相 但明度100飽和100的情況 轉成灰階仍會有明暗之分
讓我解釋一下
上面這張圖大概是從紅橙黃綠...再回到紅的配色 也就是說單單色相變化給予我們的視覺差異 上面的數字是明度一塊面積的用色和不和諧在於轉成灰階你的視覺看這張圖是否還舒適
覆蓋 圖層 的使用大概是50明度以上更亮 50明度以下更暗
一張好圖四大要素 邊緣控制 色相 型準 明度 (再強調一點 型準沒練到基本程度再去練其他三樣根本吃屎)
3.色相改變 (例如加黃 上面的範例黃再轉灰階可是有90亮度呢)
很多人觀察一張圖的素描技法會用把飽和降最低的方式 但是理想觀察法是在上面覆蓋一層黑來觀察
小小的紅+藍可以做出一點點閃爍效果(不知道是否因為對比色)
下巴 人魚線 青 下眼臉褐紅色 <<隨手記到幾個比較好的混色技巧
灰可以用來增加素描關係的亮度 所以就是為啥說趙冷光感覺皮膚比較白
銳利 結實 柔邊 隱沒 分四層級 就稱之為1~4級邊
80~65 50~30 20~15<<明度參考數值 可以分出主次還有細節
1.色相上的不同顏色有自己的明度,這也是為什麼色環的黃色總是擺上面,藍色總是擺下面。
2.有個方法可以看到目前作業進度的明度分布:在最上面新增圖層,填滿黑色,混合模式設為"顏色"。
3.明度控管的除了和諧之外,另一個重點在於對比。使用2.的方法之後,有個觀察的重點在於圖面的對比要夠足以撐起立體感與空間感。如果強調的地方看不清楚,就表示該增加明度方面的對比了。
用色調分離後再來掌控虛實,這是個好方法,因為可以去除漸層的過度區域,呈現出大致的塊面分布。塊面是很重要的,塊面主要撐起物件的厚度,高手要打底也是以塊面為單位,這也是為什麼初階的靜物、素描練習很重要。
好圖四要素這點是見人見智,端看於畫師的程度跟他強調的點。
加亮的方法,飽和度下降?如果是用方形的揀色器的確是這樣,但是如果是三角形的,會因為彩度流失,導致色相本身的明度流失,因此明度會下降。(例.黃色)
2.明度,我猜這邊應該是指四方形揀色器上的明度。如果是這樣,要注意降低明度的時候會損失彩度,顏色會死板。同樣增加明度也很有可能增加過多彩度。
3.色相改變要看環境光,至少有冷跟暖兩種加法的方向。
當光的冷暖跟物件顏色相反時,會降彩度。這也是為什麼暖色的東西照到冷光會偏白,冷色的物件照到暖光會偏灰。
除了光的顏色會影響反射出的顏色的彩度跟明度之外,光源非常亮的時候也會讓光點本身變白色。
基本上跟灰階上色是一樣的概念,只是ao在刻光影的階段就可以先打一些色光的色偏(範例沒有畫)。強光源造成的色偏、強調色、高光之類的還是要補。
其他就是些瑣碎的東西跟撇步,當作經驗參考看看即可。
希望敝人的意見能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於ao我所指的就是這個喔XD上面很好做亮暗面塑造
左下角那個,就是揀色器。

其實很少用過三角形的 不太知道趨別
近大遠小是大家都知道的觀念 但是少人會注意到懸空物和懸空物之間間隔 也就是遠處的密度該和近處不同 就算大小準確 還是很多繪師把密度用一樣導致一點失真
如果是"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作者提的則是顏色>整體>造形>線條。整體可以看作構圖,造型包含陰陽形。
Norman Rockwell的構圖四要素為:造形、空間、引導線、明度對比。

說實話不太能體會把形和整體放在顏色之後的想法 不過線條應該是最末無錯
顏色是放在最前面,這是無庸置疑的。
如果是扯到設計的等級,故事性跟對比會在更前面。而且這邊提到的對比會開始脫離做畫的範疇,從大小、顏色...推廣到數量多少、質感。
CS的檢色器:
就圖面上來看,方形的基本上是把三角的黑色部分打開。
不過如果是漫畫或是負形稿也是脫離不了形和整體 但是顏色確顯得較為不重要呢 順便問問上面的整體定義 個人歸類覺得線條可以放入整體
不過我們以色彩三元素去理解的話,明度跟彩度其實是會互相影響的。
如果是用右邊的話,亮度的定義跟我們繪畫上所說的明度不同,用起來也不一樣。
我就不囉嗦太多,直接講實際會用到的知識好了。使用左邊的話,可以直接對應色彩三元素,比較因為定義不同而出現色偏的問題。
色相:就色環,看你的軟體選用哪個色彩空間,顏色分布就會不同
左邊的話直接垂直往下拉,三角內,在同一條垂直線上的顏色,他們的彩度都一樣,明度不一樣。
右邊的方形的話,垂直往下拉,方形內,明度降低了,彩度也損失了。(等同於於左邊三角形,往黑色角落前進,損失彩度)
顏色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為你的圖糊成一團的時候留下來的還是顏色。
顏色裡面尤其是明度是最重量級的,漫畫的顏色也很重要,事實上就算只有黑白兩種色塊,所佔的面積不同,講的東西也完全不一樣。
就跟線條一樣,事實上它們的重要性就跟空氣一樣,看不到,卻確確實實的在影響你的畫面。
"整體"的定義的話,那本書並沒有特別說明,我認為是只整體的布局,可以用構圖兩個字概括。
可能你會覺得形體很重要(是很重要沒錯),但實際上顏色會影響形體的呈現,就算形體畫的再好,顏色不對還是白費功夫,顏色好的圖硬是比較好看。
而且顏色不對(尤其是明度方面),會讓形體內部的結構崩塌歸為平面,這也是個很慘的點。
順帶一提,Norman Rockwell所說的四要素排列順序是設計構圖時的順序,而不是重要性,四個都非常重要。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作者貝蒂所提的四件事的順序,則是讀者觀看的順序:整體色調氛圍>整體故事與布局安排>物件造形與表達內容>視線的移動與聚焦。
但實際上顏色會影響形體的呈現,就算形體畫的再好,顏色不對還是白費功夫,顏色好的圖硬是比較好看。<<我倒覺得該反過來 你畫一個東西五官歪掉 透視錯亂又沒有美感 就算上色再好我覺得也是徒然 就和上次我PO的那個負型例子一樣
而且確實也有光是線稿就很美的作品 那就是確實不會用到色彩了 卻也是藝術之一
如果整體的概括是構圖 那麼我覺得和線條所說的動態並無太大之差異
pixel art就是一種例子,損失了形,有足夠了對比仍然能撐起想表達的東西。
事實上的確是有藝術僅僅使用方格加顏色就能展現出氛圍,不管你的形如何,依然會受到顏色的制約。
不要忘了,你的形還要撐起來,這部分還是要靠顏色對比。
顏色就是這樣,他不僅是形的基底,還會壓在它上面。正負形的對比不夠>辨識度不夠,色調跟主題不符>氛圍錯亂,明度不正確>立體感崩潰。
你講的也是有理 不過其實不管結果如何還是都要顧XD 這觀點本就很主觀
先說好的形跟壞的形好了,我們把形簡化到"剪影"的程度。好的形並不是單單把邊緣畫死而已,而是剪影也要足夠的特徵能說故事。比方說摔破杯子,人物雙手伸展跟換個角度把手藏在身體內,辨識度就差很多。
這是物件方面的形,我覺得雨時在上面的討論是以這樣的出發點來說,沒錯形的確是抓住了物件的重點。
尤其是國畫、山水畫一類,山水的擺設方式會留下非常大的空白,也是味道的所在。這空白的形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它整體的形所發展出的動向會讓作品變得有趣。
相對於物件的形為主題的作品不只形態要把特徵捏出來,還要考慮結構準確度。空白為主的形只要方向性對,邊緣是不是正確的(旁邊的東西有沒畫歪),倒不是非常重要。
我想到了個好的形的例子:動物管理員
這遊戲有個特殊的效果,就是把顏色拿掉,瞬間辨識度蒸發www
熊貓還是很顯眼,鱷魚、獅子跟猴子如果用餘光看是看不出所以然的。
如果能把動物換成整隻的剪影就好了......你不要無理取鬧
大致了解了

那麼覆蓋福祿猴結束這回合(欸 先去趕稿了WW
如果真要排順序,我個人是覺得顏色比形還重要啦。雖然下筆的時候都要同時顧慮...比方說打草稿的時候,就算側臉特寫也是可以只畫顆雞蛋,可是要畫陰暗的場合總不能不用低明度顏色吧......
雨時偷畫妹子prpr都不開台阿!!!你不要無理取鬧

我的妹子越畫越少了
阿....太多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