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碰到太強大的黑暗,都會讓我想到「愚騃」這個詞,或是佛教的「無明」,那真的是個完全透不進光的地界啊,所有的物質與呼喊都會被全數吸納,沒有救贖。
latest #7
而我指的並不是人生遭遇上的那種淒慘,而是在認知與理解已處於完全鎖死狀態之人,臉書上那些都還算是輕狀,不管言論如何,他們還是會想,會有想抵達的地方,但有些人不是,他是完全懸浮,無指向性的,也沒有任何動力再能使其移動。
不知道為什麼,我還是想到佛教,常會將智慧隱喻成一把利劍,或是獅子吼,一吼褪去所有的黑暗,難怪會是頓悟啊,因為人總是癡傻的,可是一跨就跨過去了,也只有在另一岸,才會看到這一岸。
這幾天因為某個工作的關係,和某位熟稔佛教且是虔誠教徒的老師小聊了心經和老子道德經,這噗讓我想起那位老師的話
他說話大約是這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於是白居易的花非花、霧非霧也是如此。越用力刻意的指稱辯駁,離道法越遠。禪宗所謂的頓悟,那是悟了瞬間即通、悟了瞬間即進入你此時無法指稱的境界,而那境界卻是你了悟後也無能指稱的,因為要知道『諸法空相,諸相皆空』。」
頓悟強求不可得,欲得而不遇,得了卻也無能名之,真是道可道非常道了...如此艱難的歷程,在頓悟前的掙扎會是如何晦暗無明,好像也能稍有理解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