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ɪ п є
9 years ago
【瀬戸内】
海的復權/賦權 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
/構成城市狀況的不是建築師的形式或美學,城市是一個不斷重組、不斷運動的力場,每個城市都是其獨特歷史型態的多變組合:「今天的實踐不應是簡單地重新演繹建築的物理過程,它更應試圖反映一些新的原型,其出發點是反映如何超越單一真理,是一種擴展空間而非界定空間的激進性:一種新式的建築次文化產生新的空間理念,拒斥將建築等同於建築物—一件實體—的傳統理解。」/
latest #7
p ɪ п є
9 years ago
/大地藝術祭的舉辦,而有年輕人進入高齡化的社區,「參與製作」成為其中關鍵的一環,當地居民和外來的藝術家如何透過工作相互傳遞經驗,在協同合作的過程中因有新發現進而產生連結,因此這些協同合作產出的作品,不只屬於作者一個人,也是當地人參與努力的成果。也因此,在藝術祭的許多展場中,皆可看到在地居民成為作品的導覽者或看顧者,進而也產生大地藝術祭中許多作品長久設置的可能。/
p ɪ п є
9 years ago
連結人類與土地—北川富朗談大地藝術祭筆記
/人類文明傳播的可能性在於,人類當中存在著農夫、漁夫,木匠原始基因,這是里山思考的重要思想基礎。/
/大地藝術祭提倡的藝術不是在美術館裡面的,而是「藝術」作為顯示人與自然的互動。……第一是利用藝術發掘地方的特色、第二是為了在私人的土地上創作,所必須要作的溝通和學習,第三,以創作的愉快和奇妙作為媒介的共同勞動經驗。第四、則是把人吸引來到創作空間的過程。/
立即下載
p ɪ п є
9 years ago
/大型活動往往是從國家、城市的層級去行銷城市觀光或進行都市規劃的手段,而鮮有協助地方並試圖解決環境問題的全面性關照;大型文化活動往往挾帶量體龐大的建設,在短期資金挹注下累積超量的參觀人數與媒體效應,然而活動本身若不能清楚傳達給民眾的訊息,思考與地方生活共感的方式,很容易在媒體輿論與資訊浪潮中失焦,難以永續經營。
p ɪ п є
9 years ago


喜歡這種將文字融入自然的景象。
p ɪ п є
9 years ago
/1994年開幕的「Faret立川」(註3)可說是開啟日本「工程藝術化」的先例,將藝術品結合在都市機能的公共設施之中,舉凡排氣口、街燈、消防栓、車擋、街道家具…,都被藝術家改造成為人性化而且能夠公共使用的藝術品,並且更積極地將被認為是「Dead Space」的都市邊緣角落,透過作品設置成為都市人駐足的角落。/
p ɪ п є
9 years ago
/提醒人們過去賴以維生的農業生活是值得驕傲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