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數據分析需要跟美國總部求救, 所以安排了一場網路討論, 我特地帶組員去代理商辦公室, 那邊也邀請做研究的教授跟分析數據的博士一起來.
主持人是亞太技術銷售, 一個印度博士, 代理商這邊都是本地人, 教授跟研究員也都是本地人, 只是有幾個可能是馬來西亞華人吧, 我沒有很確定, 但英文口音都是差不多的. 我就聽印度博士先講, 他的口音我現在比較好, 但我知道美國組聽不太懂, 但沒關係, 那小子超會亂蓋, 業務給他 技術我不需要他
接著美國組報告, 他們好像有點刻意放慢, 怕亞州聽不懂, 但我看現場反應, 完全沒問題, 不管是印度英文美國英文 通通都聽得懂. 但等開始問問題時, 我就忍不住開始插嘴. 雖然說網路會議聲音常常不夠清楚, 但很多非常明顯是雞同鴨講
代理商經理是留澳的, 她也不時跟著糾正, 總算得到一些結論, 掛上電話後, 我開始安排下一次的網路教學, 然後叮嚀組員, 要跟著聽, 然後只要發現話題不對, 就要打斷美國組, 因為她們很美國, 不太會聽外國人的英文. 挖 她們可不服氣了
我完全不想批評, 就只能說, 我很熟這群美國同事, 他們是美國鄉下長大 很少接觸外國人, 所以其它英文常常不太會聽.
代理商的小朋友還說, 可是那位教授是在美國讀博士的耶, 她的英文應該很好吧. 我完全不想批評顧客, 只說 妳們今天會議都聽到了吧 美國的 XXX 就是沒聽董阿
隔天我安排組裡妹妹跟美國組一對一的先做一些初步的學習, 下午妹妹來找我, 說, 美國的那個 xxx 真的聽不懂我的英文耶, 她說她幾乎每個問句都要講兩次以上. 她還是不覺得她的英文有口音, 我也不想傷人, 就只是再度解釋, 這些老美比較少外國朋友, 妳講話時多使用專有名詞, 會比較有幫助
印度人也不覺得自己的英文有口音額 我覺得只要你長大的環境是那個口音 就不會覺得自己的口音跟正統美語不同 但是話說回來 就算是米國本土 每州的英文口音都差很多啊 像我就聽不懂Jersey accent 但那邊的人堅持他們沒口音
剛搬來華盛頓州我也都聽不懂他們的英文 習慣加州腔以後覺得西北人腔調好怪 用詞也不同 比如說他們汽水講 pops 我這輩子都沒聽過 當然要問三次才懂
我最近知道 POPS 是汽水 因為去小孩教室幫忙學到的
我的新馬同事,對口音都挺強的,美國印度蘇格蘭英格蘭愛爾蘭日本韓國,都聽得懂。英國不光是口音,很多俚語我不熟,今天我新學到幾個俚語,tosser, give check, safe, cheers.
Pop 和 coke 不一樣吧?coke 就是 coke,pop 可以是任何汽水。
give check是什麼? safe跟cheers跟一般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minckang: 在某些地方coke = soda, 其實我在加州也聽過速食店講
Give cheek, 抱歉我打錯字,是反嘴,頂撞
我不少英國同事所以簡單的還懂,bloody, fag, brilliant, fit, mate, bugger, forgive my french

新加坡人總覺得他們是講標準英文 queens english 不是美語。
時常我在辦公室講標準北美英文,會覺得有格格不入感。更嚴重的是,用字太文雅有時都不知道一般的部屬和廠商那邊比較低階的員工聽懂沒。尤其我的話會比較倒楣,因為我長這樣,如果是我老闆白人的臉,人家可能就覺得他是紅毛。但我搞不好覺得我擺架子。所以我時常盡量學習新加坡英文。學得不像但至少我已經努力了。
我後面坐著一個女孩,壓力大無聊時會重複人家話尾為樂,有天我回話說了 "yes please. Definitely" 就被他重複了 definitely。頓時想到這不像是本地人的答法。然後這女孩是本地阿拉伯人,他自己都有格格不入問題。因為他跟廠商的小職員談小生意時,常常會有本地華人跟他講話講一下後就改成講本地中文了,讓不是華人也不會講中文的他感到有點困擾。
icewoman_l: 這就是我一直在拿捏的,我們亞洲臉講北美英文,本地人有時會小排斥。新加坡各社區又很不同,之前常跑金融區,因為瑜珈教室都在那。那裏的新加坡年輕人就很假掰,通通只講英文。這陣子常混西海岸,這個老區雖然白人也很多,但氣氛很不同,全都是講華語,很純的華語沒怎麼夾雜英文,就算我講英文,他們照樣跟我回華文
前天第一次買菜被問怎麼還?愣了一下,店員又問,妳要怎麼還錢,我才反應過來,是問我要用現金還是刷卡付帳。這裡一些自己付帳的機器真好玩,一排十多台,客人自己刷 。
昇崧超市當然如此。這是華人超市啊~全國各地分店恐怕都是大講中文的。不過我完全同意,各區文化不同。金融區的新加坡跟西部住宅區的文化絕對是不同的。可是你我講這種中文,不講英文也會被排斥,因為會被當成是中國來的。80% 的人會這麼假設,這是我個人真實經驗歸納的。因此我還是先講英文,因為被當成中國來的更慘。除非我要在華人開的小店買東西講價,那我就用中文開始,不然用英文會被給紅毛價。
西海岸 west coast 跟西部住宅區又不同哦,西部很多大陸人,到處都聽到大陸中文,而且嗓門都不小
icewoman_l: West coast 不是只有昇菘啦,那區不是觀光區,外地人不太會去,我也是兩個司機都跟我推,才跑去看。沿著海邊好些 condo 跟幾家國際學校,所以不少外國家庭。這區便宜吧,那些外國家庭都是抱小孩搭公車,自己上市場,沒有配車沒有傭人的吧。我是在這區的傳統市場逛的很高興,市場比妳家附近那個有名的觀光市場還大還便宜,都講華文,常看小販跟紅毛也是照講華文。
講真的西區我十年也沒去過,哈哈哈~我去過南洋理工看朋友幾次,然後以前有個朋友住 jurong
按太快,這裡接著噗...以前有一兩個朋友在 jurong,去過他們家各一次。就這樣。從來沒有在這些人家以外的西區逛過。所以我是完全不懂的。
西區不好玩,jurong 這幾年發展很快房價上漲一堆購物中心,但沒有什麼特色,就跟新加坡其他的購物中心一樣。所以晃到 west coast 我就很喜歡,有傳統市場,有夜市,有戶外市集
市集不是固定的,我每次去都看到不同的攤子,然後小販幾乎都是華人,不像別的區還有印度攤跟馬來攤。有幾攤標榜台灣食物,但顧攤的都不是台灣人
這邊所謂台灣檔,全都是騙人的。我一直上當好幾年後,現在都改成自己製作。
哈 我都喜歡帶訪客去吃鼎泰豐, 台灣來的. 還有一家廟口小吃不錯, 除了單點, 也有台式的限時 all you can eat. 五隻小熊跟三隻小豬是很多台灣人喜歡的, 但我覺得只是普通
這麼多年來,因為被這些店晃了無數次,最後我已經決定: 1. 真的很喜歡的那幾樣菜,自己學著做。2. 要吃台灣小吃,留給每次回台時趕緊吃。當然鼎泰豐仍是個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