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是人好,你只是沒機會放蕩(深度好文)】
我們會相信甚至炫耀自己的一些具有苦難色彩的經歷,進而標榜並炫耀自身的一些品質。而事實上,我們很多自以為是的種種品行並沒有經過可靠檢驗,而我們卻把它誇誇其談。

當我們遠離檢驗的時候,我們往往高歌猛進;當我們面臨檢驗的時候,我們往往默不作聲;當我們經過檢驗的時候,我們往往百口莫辯。
蔡慶樺:你也在後事實時代嗎? - 獨立評論@天下 - 天下雜誌今日的政治與社會討論中,事實被越來越多的情緒拋在腦後,越來越多的人民認為,他們完全沒有意願聽那些自以為是的「高高在上者」(die da oben)說些什麼,越來越多人忽視實情,也願意接受顯而易見的謊言。不在乎真理,只在乎「我感受到的真理」(eine gefühlte Wahrheit)(我反正是信了!)。
《每日鏡報》主編Malte Lehming就用一句話點出了這個字的精神:後事實就是,我們來決定什麼是真實(Was wahr ist, bestimmen wir)。在這種精神下,重點不再是真實是什麼,而是誰才是「我們」。在公共討論裡人們不再試圖與不同意見的人對話,而是先找到「我們」,再創造並堅持我們感受到的真理。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