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詞彙、語言習慣、刻板印象
看到河道在討論遊戲用語(歐洲人、非洲人、歐皇、非酋)背後的種族偏見,有一種很想哭的感覺。
人類創造語言、使用語言,但是太多時候也被語言掌控、被語言出賣,意義形成的軌跡從來不是單向的——語言習慣紀錄了我們熟悉的歷史和意識形態,紀錄了我們怎麼思考與對待他者。
latest #25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半年前我在巴哈寫了一段隨筆,大概是說,用歐洲/非洲比喻抽卡手氣,在無意間強化了「不同種族之間是有階級的」、「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之間是有階級的」的印象。
當時有人對我說「你完全誤解了這只是代表膚色而已」,當時我試著解釋,但解釋的非常笨拙,我很難理解他為什麼會有「可以用特定膚色來指代不幸」「膚色可以拿來開玩笑」的想法。
後來我是在跟弟弟的對話中想通的。
我:你試著把「非洲人」換成「原住民」「山地人」或「新住民」看看。你敢用「原住民」比喻抽不到好卡的人嗎?
弟:可是我們不會這樣用啊。
我:因為漢人和原住民、台灣人和東南亞人,膚色差異沒有那麼大,對嗎?
弟:對。
我:所以膚色很重要。
絳竹🍒
8 years ago
我:在我們的語言習慣裡,膚色可以用來象徵很多意義,不論意義與主體之間的連結如何形成,「習慣」就已經說明了很多事情,為什麼我們默許這種用語存在,繁衍,複製,約定俗成。這突顯了我們在乎的事情,與不在乎的事情。
弟:這樣說我就可以接受了。
亞洲人的膚色差異沒有白人和黑人那麼明顯,種族問題看起來並不直接也並不尖銳,也許這就是我們一直對此不太敏感的原因吧。
絳竹🍒
8 years ago
但是不明顯並不代表不存在。
立即下載
絳竹🍒
8 years ago
附一下原噗,裡面很多話都讓我想了很久↓
[榮阿笑at化妝噗] #cosplay認真話題 前陣子才在講: - ...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抗拒「歧視」這個詞、也會抗拒它的隱含的指控意味,我也一樣,玩遊戲是很快樂很紓壓的,誰都不想因為無心的話受到指責——
「你說我的話裡隱含種族歧視,好,你能說出
被我歧視的對象
是誰嗎?是
某一個
黑成焦炭的非洲人嗎?他看得懂中文嗎?他感受的到我的惡意嗎?遑論我根本沒有抱持惡意?」
對,從已知事實來看是這樣沒錯。我在這個環節繞了很久,也認為這個邏輯沒有問題。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但是,惡意就算不來自語彙使用者自身,也可能在歷史、意識形態、其他使用者的共感裡形成,隨著話語的傳播而放大,反過來對使用者構成威脅。
我能想到最具體的比喻就是《小王子》裡的猴兒麵包樹,從小小的芽開始,開枝散葉,長成一棵會撕裂小小星球的大樹。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昨天跟遊戲裡的朋友分享了「為什麼我決定不再說自己是抽不到五星的非洲人」的思考過程,有一位朋友是這樣回應的:「我也不喜歡歐亞非的說法……但這只能要求自己,無法規定別人不講。」
的確啊,想改變約定俗成的語言習慣很難很難,膚色到種族、種族到階級的連結,幾乎已經刻印在直覺裡面、完全不需要思考就能直接輸出,要求別人改變說話習慣,等同要求他改變思考習慣,是人都會抗拒。
我想說的就是「不經思考」的危險性,並沒有強迫大家都要斷開魂結(×)的意思。
只要能從約定俗成的語彙裡面看到別的、只要能「感覺到哪裡不對」,就夠了。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在冷靜的分析之外、在自身所能接觸到的族群經驗之外,能「感覺到哪裡不對」,我想就是同理心的表現了吧。
儘管我把這個過程說得很玄,簡直像靈異經驗/宗教經驗一樣XD
但是真的,不需要有宗教經驗,不需要特別敏感,只要願意去想,設身處地的想。裝備同理心比想像中容易。
感覺到哪裡不對→忍不住要多想一點點
於我來說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大概就這樣,謝謝看完我話嘮的你們。
F5就可以回應了。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我個人認為,亞洲人講非洲人笑話的時候,通常預設對象是黑皮膚又很瘦小,比較沒有白人那種嫌黑皮膚骯髒,或天生是下等種族的意味。之所以不能接受非洲人和運氣差劃上等號,是因為有些亞洲人認為非洲是黑暗大陸,永遠沒有翻身的一天,一樣被西方列強殖民過,但是亞洲好多了。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非洲的確在歷史上運氣非常不好,但這件事本來就不應該拿來當作笑料,假設你我是非洲人,經歷西方殖民&國家內戰&飢荒&流行病,聽到有人說非洲人就是運氣不好,我不認為聽者可以笑笑地說對啊不好意思我就是運氣不好。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更何況非洲國家的內戰有部分是西方殖民的遺毒,例如盧安達被比利時殖民,硬生生用財產和外貌將他們劃分成競爭的兩族,結果建國之後兩族繼續互相殘殺,又或者某些國家是被宗教恐怖分子挑起內戰,總結來說,西方殖民的部分還可以說是運氣不好,後面的發展完全跟運氣沒關係,
有看新聞的人應該都知道
。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這件事跟[亞洲爸媽恐嚇孩子不把飯吃完就把你丟去非洲],本質是一樣的,不斷複製刻板印象,甚至將非洲劃分在亞洲或其他大洲之下。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我個人認為用非酋這個字眼更要不得,反映了亞洲人普遍瞧不起部落文化並以人口多數的民族為尊,假定對方沒有文明只信巫醫,使用石器時代的工具過活等等。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看起來是玩笑話,有的說者並不是真的無心。說難聽一點,那是因為你在亞洲講,才不會被種族歧視的條款罰錢。我一直覺得怎麼沒有人點出其中的盲點,基本上這件事不會比扮演納粹輕到哪裡去。如果亞洲人繼續用這種態度去跟非洲人相處,恐怕結局也不會比白人好到哪去。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經歷這件事,我真的覺得教育部應該把黑奴書寫和後殖民書寫列入英文的課綱裡面,如果大家對遠在天邊的非洲無感,也許可以讀讀看已經發生的慘劇。有些美國黑奴女性曾親手殺了孩子,只因為受不了和親生骨肉分開(小孩長大被白人主人賣掉),還有黑人因為受了白人教育,被黑人排擠也不被白人接納。看過這些,如果還覺得非洲人的遭遇只是運氣不好,那我也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絳竹抱歉,我打了超多字
雖然有人真的只是開玩笑,但是背後的刻板印象和歧視,真的不該繼續下去。
戀花⚜️如詩如歌
說
8 years ago
同為西方殖民的受害者,我實在不懂,為何某些亞洲人總是要擺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很多流散在華語圈國家的華裔,都是因為清末的戰爭或是飢荒等等,才出奔他鄉,也沒少碰白人或當地人的歧視釘子。
塞爾柱★Freifechter
說
8 years ago
很多亞洲人比西方人還西方中心論啊﹗只是他們會加上一點點改造,把自己卡在老二的位置,然後用西方中心論建立起的秩序來壓迫其他亞非地區。
絳竹🍒
8 years ago
wf6632
: 一般而言自嘲/自損的玩笑是沒有傷害性的,不過這次事件的狀況顯然是「拿別人的不幸來比喻自己的不幸」,所以儘管真正的非洲人並不是被直接嘲笑的對象,也可能在攀附比喻的過程裡面感覺到惡意。
關於政治正確,我覺得路那這噗說的挺詳細(雖然很繞口令www)
如果認可一種價值,或說這一價值有普世性,那他應該在任何時刻都是正確的,而不是「看風向的正確」:
[路那-D] 看到以羅這噗 - [kerryting] 想來談「政治...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tngs20726
: 謝謝微夜這麼詳細的補充,關於「酋長」背後的意思我還真的沒多想過,想想這跟漢人對原住民抱持「未開化」的僵固想像滿類似的。
剛剛跟我弟討論時他說:「這明顯是詞彙的誤用,酋長是部落中握有最高權力的人,是財產的分配者,生活不會差到哪去,你笑人家是非洲酋長,你根本沒想到他其實過得比你還要爽。亞洲人對亞洲以外的地區了解真的太少了,沒有國際觀不是重大罪惡,但是會被人家笑喔。」
絳竹🍒
8 years ago
題外話,我覺得單就對不同族群的寬容度,台灣人是不夠敏感,但沒有到惡意的程度,這點比對岸好太多了,也許被殖民經驗真的有影響吧。
從我跟一些中國網民交談的經驗,有人會對到中國沿海城市做生意的黑人抱持敵意(例如,認為黑人入住會讓周圍治安變差、跟中國人結婚會汙染血統、預設他們比一般人更可能犯罪……跟川普說要築牆的言論如出一轍),最微妙的是這樣說的人還是自許高知識份子的人……
看到真的很想打他們 彡☆))゚Д゚)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