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看近期上映電影簡介,發覺有些翻譯滿傳神的。比方說《生化危機》的Umbrella Company,就很有心思地翻成遮天企業,廣東話口語的雨傘就是叫「遮」,「遮天」很符合公司研究病毒等一系列無法無天的行為,「企業」的感覺也比叫公司霸氣,可以說既在地又符合形象和切合原文意思的翻譯wwww
西方的戲名不知為何總是走含蓄路線 (比方說之前那齣科幻片《太空潛航者》就是簡潔的一個 Passengers……實在不能讓觀眾望名知內容啊,所以總是靠翻譯二次創作一下。快要上映的 Hidden Figure 翻成《NASA無名英雌》也是近期看著舒服的名字,大概是電影內容讓譯者有注意到,用了「英雌」而不是「女英雄」這種男性本位又邏輯弔詭的詞彙,搞到好像偉大的人都是雄性,不是雄性的就是跟雄性一樣偉大那樣。說起來我還滿喜歡某家中醫診所的排牌醫師名字一律有標性別,不是中醫/女中醫,而是男中醫/女中醫,沒有職業的性別前設這樣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