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stavekao
8 years ago
遇到北京學地質學小哥:
地质学上有个比较基础的理论叫威尔逊旋回(wilson circle),即地球上的大陆演化成大洋的过程基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初始阶段是稳定大陆,实例比如今天的北美大陆,非洲大陆,第二阶段:稳定大陆下有热的地幔柱,会炙烤大陆地壳导致地壳变薄分裂,出现初始裂谷,实例就是今天的东非大裂谷;第三阶段:初始裂谷继续发展演化就会变成初始大洋,实例就是红海;第四阶段:初始大洋继续发展,越来越宽,就会变成成熟洋盆,实例就是今天的大西洋;
latest #19
Gustavekao
8 years ago
第五阶段:成熟洋盆继续发展就会变成消亡洋盘,实例就是今天的太平洋,
Jack Dong 之所以大西洋两侧没有地震,太平洋有,是因为大西洋还处于扩展期,每年还在变宽,洋壳还没有开始往两侧俯冲消亡,但是太平洋的洋壳已经开始往两边的大陆下俯冲消减,在洋壳俯冲的过程中就会在大洋和大陆接触的地方积累地质应力,发生地质运动,就是地震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好有趣!!!!!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問題是: 为什么太平洋的两岸比如日本和智利有很多大地震,而大西洋两岸比如西欧和非洲很少有地震
立即下載
Gustavekao
8 years ago
第六阶段:消亡洋盆再往前发展会慢慢变小,就会变成残留洋盆,实例就是今天的地中海;第七阶段:残留洋盆再往前发展洋盆两侧的大陆就会接触,碰撞,形成山脉,实例就是青藏高原,至此整个威尔逊旋回就完成了。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彩虹山: 彩虹山应该是沉积成因的 初始沉积的时候如果当时的气候条件是还原性的,沉积物就会显示成绿色,如果当时气候干燥,是氧化性的,沉积物就会显示成红色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后期经历地质抬升运动,海里的沉积物就会成为今天的山脉,形成各种颜色的彩虹山
显示成红色或绿色其实跟铁元素有关系,如果环境是还原性的,铁元素就会表现为三价铁,是绿色的;如果环境是氧化性的,铁元素就会表现为四价铁,比如菱铁矿,是红色的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容易是氧化性的,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容易形成还原性的
Gustavekao
8 years ago
缺氧就是还原性的,比如在洋底,富氧就是氧化的,比如在大陆表面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因为我关注的时间段是奥陶纪, 所以我就会选一个奥陶纪的地层剖面,然后观察这一段地层里的岩石类型,古生物化石类型,沉积构造特征,沉积旋回特征等等
Gustavekao
8 years ago
要说响应关系的话,其实碎屑沉积物,比如砂岩,就是一个连接沉积区(盆地)和物源区(山脉)的很好的物质载体,意思就是说大多盆地里的沉积物都是从山脉搬运过来的,通过研究盆地里的沉积物就可以反演出当时盆地和山脉之间的构造响应关系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姜文的鬼子來了
Gustavekao
8 years ago
与狼共舞和黄金三镖客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宾虚,十诫,埃及艳后
Gustavekao
8 years ago
Flipped
Gustavekao
8 years ago
行动才会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平时说的再大声都没用,只有面临具体的选择才会真正检验一个人的价值观
Gustavekao
8 years ago
山会被风化和剥蚀的哈,分为均匀型的剥蚀和事件型的剥蚀,前者就是日积月累的物理、化学风化剥蚀,或者像发生一次地震山脉可能会产生垮塌,从而产生大型泥石流,这两种方式都会将山脉的组成物质经河流搬运到盆地里沉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