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愣.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latest #9
燈愣.
8 years ago
劇末,胡定一師傅講到在類比時代,那錄音室牆上總是會亮起包括「NG、OK、試、正式、對畫面」,為了確認進度而高掛上方的五個不同顏色燈號,說哪天等到這些燈一次亮起,就是他退休的時候了。實際上師傅在2015年也已經被資遣,更之後改朝換代,科技不斷向前邁進,這些燈也只是一直維持靜默的灰色不再打亮。但他說這段話的氛圍讓我印象很深刻,表情還笑笑的。
燈愣.
8 years ago
師傅的工作室在中影文化城,在我小時候還會跟父母一起出門時很常去那裡玩,現在回頭看其實印象很微弱,但是當地的氣氛我是喜歡的。後來停運後覺得很寂寞(要講到國民黨三中案了ㄏㄏ),就跟圓山的新生公園重整成為花博園區的一部分一樣,生氣又難過,當時自己也懵懂無知就再也沒去過中影文化城。
燈愣.
8 years ago
我自己看這部紀錄片不是從頭到尾都會引人入勝,可總體就是很有趣......尤其是看到在那間工作室的中央,在一塊塊沙地、磚頭地、草地等不同地面(包括小水池)用不同的介質(例如鞋子)(而這些介質堆滿工作室的四周)去發出想要的聲響,比起音效庫能有更細膩的表現,在這之前為了找到合適的介質,還得讓自己成為一個時刻關注生活環境的人,你才能用人生的經驗,也就是更大量的可能性去換到更好的聲音。
立即下載
燈愣.
8 years ago
時代汰換的惆悵感也很強烈........看電影與他人口述,師傅的性格是那樣的:樸實、低調,勤奮做自己的事,也不見特別野心。在兩者相合之下,忍不住會產生一種難受的心情(雖然是我擅自認為的)。而他這一生做的低調,也做了許多付出(包括中影那時的上街抗議跟後續重整),雖然不滿,但該做的都做了,當手上工作愈來愈少,像兒子說的一樣怎麼上班就上班、下班就下班,作息變得正常(反而是一種異常了!)也讓他意識到這件事,可是這個社會回饋給他的是什麼呢,看看現在國內的電影產業.............的這樣的一個感覺。.
燈愣.
8 years ago
因為工作性質,弟子也極少,等於不知道還有多少可以傳承的人,
見《擬音》主角胡定一師傅一面:「做這工作就是要破壞。」 - Blow 吹音樂看這篇才知道電影裡那名學徒竟然已經不做了嗎......!
燈愣.
8 years ago
另外提到因為新科技來臨,所以許多師傅不敵突然要掌握硬體設備的不習慣而離開,也是一種惆悵。台灣跟中國那小巫見大巫的資本規模,也莫名看得我心好亂,啊QQ~~
燈愣.
8 years ago
但要知道,這就是目前的現實......
所以能看到這部片還是很開心。而且前半段還有超多老片(但我基本上沒看過但那年代感還真是XDD頗喜歡),如果對以前如何製作電影音效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去看看這部片!但其實片裡也有提到一些其他電影的元素啦有一段覺得有點雜,就是新奇好玩對我是新知識><
燈愣.
8 years ago
不過院線現在好像只有台北國賓長春有!
燈愣.
8 years ago
啊還有這部片也再提醒我經常忘記的事情,聲音不是影像的附屬品,但也不會特立獨行,好的電影在於這些都是一體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