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phoenix 分享
8 years ago
第一百遍慰安婦故事:被「國家」拋棄的大和撫子
"裴鳳歧是在1944年11月登上沖繩慶良間諸島一帶擔任慰安婦。而在兩個月前,日軍甫登上該區島群,正式駐軍。

當時與裴鳳歧一同登上該群島區的慰安婦們,除了為日軍提供性服務,亦得擔起家政婦角色,照料日軍的食衣住行,甚至時不時得協助運送砲彈。但當戰爭結束後,如同河床淑的遭遇,裴鳳歧卻遭日軍拋下。自此以無國籍身份,在沖繩過著以賣身維生的流浪生活。"
ajaxphoenix
8 years ago
"在國與國的位階上達成的「和解」,事實上忽略了社會面的「傷」與個人層次上的「各式經歷」。而這也導致1990年代開始,由朝鮮、台灣等國慰安婦聲援團體代表向日本提起個人賠償請求的訴訟戰。因此,在1965和解體制下,慰安婦作為一種政治身份,始終找不到發聲位置。

必須強調的是,在原初的「賠償包裹」中,河床淑與裴鳳岐的處境,較爾後持有南韓籍身份的倖存者更加艱困。她們或許被納入南韓「國仇家恨」的敘事裡,然而,在政治身份上,卻不具備坐上日韓1965年談判桌的資格——因為當年的她們,並不具備「南韓國民」的身份。

"
ajaxphoenix
8 years ago
"長期被視為鐵板一塊的慰安婦,因為戰爭歷程下的「跨境」與「受困」人生,出現了追討賠償路塗上的差序格局。河床淑與裴鳳岐的聲音被徹底壓抑。在1965和解體制下的慰安婦們,轉而共享進入和解的「死胡同」命運,被遺落在賠償與道歉的目光之外。"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