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紙樓的札記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許多文章常常會混淆一個觀念:「運動就是競技,競技就是運動」。
這類文章常出現的文句是:競技可以給人帶來許多好處,透過打球與比賽,人們可以確實達到自我要求、自我理解、磨練耐性、對勝負的態度、團隊合作等等學習。
可是競技不是運動的專利,辯論、作文投稿、商業競賽,甚至情場.....只要是與他人一較高下的場域,都是競技。相較於上場幾分鐘就高下立判的運動競技,這些「靜態競技」的準備時間更曖昧、比賽時間更長、入門門檻更高、自我訓練與平日累積的界線更模糊、勝負的標準更自我心證,但它們依舊是競技。
這是偏見嗎?是的。這類文章更好的寫法,應該是「競技可以為人帶來好處,而運動是最容易學會的競技」,而不是一昧把競技獨霸給運動項目。但是靜態競技確實不好察覺,從小到大,運動校隊都是遠比其他靜態校隊更受歡迎的團隊,可見一般。
latest #8
[分享]台灣技擊運動的價值讀完這篇文章有感。不是反駁,只是把自己長年的想法抒發一下。
運動競技被關注(受歡迎)有部分是因為其中的商業利益之高...。兩者的熱血程度絕對不相上下,但偏偏社會風氣一直以來都鼓勵大家成為外向的人,而這也跟運動的刻板形象較為契合...(啊我就是孤僻的運動人QQ)
pimple: 不只運動與靜態競技,連運動本身也有這類關注度的差異阿。障礙跑跟撐竿跳永遠不會比籃球棒球更受歡迎養出更多職業運動員....
立即下載
這樣想想,我唯一有在做的運動(武術)至少還是一個見光度略高的...
關注度這點我聽一個運動主播講過,說拔河比賽曾經轉播過(那陣子的景美女中拔河隊獲獎連連),後來再也沒有機會上螢幕,深刻感受到賽事中華麗的攻防招式大大贏過運動本身的較勁意味。
其實我比較在意參與靜態競技的人有沒有被「認真就輸了」之類的句子誤導,變得怎麼寫也不快樂。
pimple: 肯定有的哀。尤其是沒有明確賽事場合的比較,最後都容易流於「你是不是自我滿足」的質疑....
不過比較還是很重要的,對自己對對手都是。最好是跟兩邊都想比的人比。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