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撕去的故事頁》
https://i.imgur.com/KOE2B1r.jpg
這裡是,魔法普遍存在的小鎮。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34
嘿,今天要說的是一個大家可能不太會喜歡的故事——至少我想小鎮裡的人是這麼認為啦。
是一個關於魔法普遍存在的人類小鎮哦。
人們透過自然獲取魔力,越豐饒的土地魔力便越豐沛。
——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如此恩賜。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呢,這個小鎮的孩子打從出生開始就有所謂的魔法天賦。

是的,所有人。
因魔力所帶來的便利與經濟,令這個小鎮逐漸富足了起來。
直至今日——
立即下載
「又是一個無法感受魔力的孩子。」
搖籃裡的嬰兒,與面露愁容的夫婦,他們相視、抿著嘴而不發一語。
隨著每季歸來的雁鳥減少,越來越漫長的隆冬,在夜中緩慢死去的森林,一夜凋謝的花樹,大量堆積的夏蟬。

空氣中能被感知到的魔力越來越稀薄,沒有人想承認、正視,或處理。

關於「我們的土地正在死去」這件事。
「這種事情不會這麼快發生的。」
「你們兩夫妻太杞人憂天了。」
「人要看得長遠,大家日子都才會好過點。」
直到那感知不到魔力的孩子逐漸長大,她才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很溫柔,所有話語都輕緩與彎彎繞繞。
魔法是什麼呢。
即使這樣問出口,也只會得到長輩失笑,摸著自己的頭和藹地安撫,輕聲說著。

每個人都有魔法喔。
沒有魔法的孩子,是很難跟其他人比的喔,所以末歌要快點學會才行呢。
溫柔的、溫柔的話語。
欸欸?沒有魔法的生活超級不方便吧?
是嗎,但是即使沒有感覺也不會怎麼樣就是了。
我倒聽說隔壁家的姊姊也生出這樣子的小孩喔。
事不關己,不含絲毫惡意的日常討論。
在這樣的小鎮裡,沒有人願意談論自己的孩子沒有魔法天賦這件事。

雙眼看不見,微笑的嘴裡說著話,幾經縫縫補補,不安被一層一層埋入乾涸的土壤裡,無人正視。
即使試圖闡述這背後可能所代表的問題,過高的自尊與自卑讓小鎮的居民拒絕去承認與認真看待這些現象的關聯。
「最糟的狀況就是離開這裡而已。」瀰漫這樣的氛圍,僅僅是這樣想著。
但這是我們的根呀。
即使也曾想過離開這裡,然而這裡可是他們土生土長的故鄉啊,又怎麼能夠這樣離去呢。
這樣下去,這個小鎮的住民終有一天會忘記了魔法。
「我們得讓末歌離開這裡。」
去更廣闊的美好世界看看,去找回她本該得到,卻因我們這一代的自大而失去的。
與此同時,我們會繼續守護下去。
畢竟這是我們生長的土地呀。
火車鳴笛聲響,從車窗探出頭的少女抿著嘴,就像一個鬆口就會忍不住哭出來一樣,看著所有熟悉的一切逐漸離她遠去。
「這裡的景色好美,真好啊。」
對面座位的乘客遞來了手帕,微笑地開口。
「……嗯,是的。」
夾帶著有些悶悶的鼻音,少女用蚊吶般小小的嗓音回答。
在幾段寒暄結束的沉默裡,少女視野裡最後只剩下蓬勃的綠意。

火車行駛著,在故事的尾聲,少女想起了那個還是女孩的自己。那天她種的植物終於開了小小的粉嫩花苞。
她既驚喜又興奮地爬上椅子和母親報告。
女孩的母親笑說,那是只有自己才辦得到的魔法。
真的?
當這麼問的時候,母親仍舊笑著,卻垂下了眼。

真的呀。
--畢竟這裡是魔法普遍存在的小鎮啊。
✿-✿-✿
故事發生地點為人類領土上某處的架空魔法小鎮,是這裡私設的末歌家鄉。
因為地理位置很好,靈氣豐沛,直接與間接使得這裡會魔法的人類居民比例相當高,對於魔力的掌控力與感受力也較為敏銳。
基本上有媒介的情況下所有人都會簡單魔法,例如隔空移物、短暫浮空、元素操控……等等,依個人體質項目與強度不同。
順帶一提,這裡自我流認為魔法媒介應該是凝聚空氣中魔力的物品,末歌母親的是乾燥花耳環,父親的是煙斗 雖然設定了但沒機會敘述到,覺得有點可惜。
近年來該小鎮天生沒有魔力的孩子日益增多,雖那些孩子仍是少數,但此現象已勾起部分人的警覺,例如末歌的父母。
天生沒有魔力或感知力的孩子並不會被排擠或歧視,畢竟魔法能夠後天養成,多數人認為這只是領悟較晚的因素而已,比起歧視或許更多人抱持的是同情的心情吧。
雖然沒有明講,但卻是依照對於魔力的敏銳度來區分社會階級優劣,畢竟握有較多資源與能力的人,通常都較容易獲得人群的尊重。
末歌不知道小鎮土地的實際狀況。

看著周遭的朋友與家人偶爾會閃過『我不屬於這裡』的念頭,但通常意識到之後她就不會再細想下去了。
因為若真去探究了原因、去面對自己也沒有頭緒的缺陷,她大概知道自己也只會忍不住想哭吧。
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生命中也沒受過太大的打壓或欺侮。
就是因為這樣才對自己的脆弱易傷感到不安、甚至是厭惡。
在我眼中的末歌,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愛哭的孩子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