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一年僅有一回的特定節日,在到來之時總是別具特有氣氛,令人延展無以言喻的情緒起伏。
重新佈置的翠綠細竹、口味獨特的餐食變化、無比熱絡的交流氛圍塑造節慶意義,以至於年年擁有絕不相同的新鮮體會,單調記憶空間也被自然細膩雕琢,變得越來越鮮明豐富。
latest #14
面對眼前平放文桌的空白薄箋,提筆書寫何種字句著實令人煩惱,軟毛質地的潔淨筆尖反覆沾染墨液,逐漸加厚原有色彩深度。
望向窗扇外側遙遠彼端高空,無際邊界現下佈滿璀璨星點,展露滂沱雨幕結束的無比澄澈——「七夕」;這天總是遵循傳說降下滴滴剔透雨露,如同淚滴灑落世間各處角落,傳遞與心愛之者相見的苦澀思念。
願望……過多奢望轉化而成的無形產物,巧妙藏匿人心一處黑暗角落,僅會暗自大幅擴張、絕非自行縮減。那麼、自己又曾明確央求何物?又曾索求何事?
滯留「此處」浮升的各式需求皆能被補足,飢餓有食物飽食、乾渴有透水滋潤、疲累有睡眠舒緩;反之則是貫徹本能揮動利刃、承受不等傷勢痛楚、適應人性心靈情感。倘若時間形如沙漏倒流重來,仍會選擇堅持意念直至戰鬥終結?抑或回歸「御神刀」的清幽生活?一條道路岔開二側極端分歧,矛盾衝突時常使人難以動彈,回頭、前進皆被猶豫不決包裹壓縮。
從桌面一角拿起冊本隨意翻開,部分頁面存在端正字體、簡單圖繪,那是近期養成的私人習慣,騰出少許閒暇為生活點滴著墨;不單是個人瑣碎私事,親眼所見、親身體驗化為字句與圖形作為實質紀錄。
由鋼鐵鑄造的一柄冰涼刃器,能夠長久留存名為「回憶」的片段?
不論是與非,記憶飽受時間浪潮重重考驗,經歷變故、遺失、淡忘並不特別珍稀,圖文僅是個備用連結鑰匙,將不為人知的一點一滴與真實嵌合,縱然範圍不是所有、不是全部,那已是屬於自己的「歷史」篇章。
思及此不由得感到少許感嘆,傾向人類這點不甚厭惡排斥,活生跳動的「心」偶時喜歡鑽入思維作祟,觸動由陌生漸變熟悉的多方感性。
「該寫什麼比較好呢?」
希望每隻部隊出陣皆能平安返回?不否認每日進行相關加持祈禱,此舉是否顯得重覆多餘?
希望擁有更多戰力支援?屆時望見刀匠不眠不休鑄造身姿,此舉是否又過於苛責心神?
希望時空政府發落額外輔助?日常諸多雜項支出需要平衡,但……是否過度傾向利益而讓主上面子難為?
『何不嘗試多為自己設想一些?』一句無意言語切開阻塞思路,促使腦海憶起被「他人」輕挑調侃的景象,唇邊無聲苦笑被流動夜風帶走,喚起難以置下的深沉思潮。
「刀刃」本分為何?投入動亂沙地與敵勢作戰,是個掛上守護名義、被利用於斬殺人性的鋒銳器具;「御神刀」本分為何?驅逐構成病痛的病魔根源,是個掛上神格名分、聆聽參拜者祈願並將之實現的嚴謹器物。無法選擇、無法抉擇,處處被動立場能夠存在偏頗隙縫?又能埋下值得奢求的自私空位嗎?
輕輕闔眸深吸一口氣,不論身處何種定位,每一分每一秒皆沉浸於「刃器」的重重試煉。
為何要讓自己陷入沉悶深潭之中?為何不單純享受節日樂趣便好?思慮片刻讓繁亂心境恢復平穩,睜眸讓紫調目光重回空白箋面,遵循心緒引導一筆一劃寫下字句,隨後置下細筆起身離開房間。
從緩向前邁出數步,未料阻隔對角空間的那道障子大幅敞開,殘留未有人影的單調寂靜——主動踏進房內並略帶猶疑在乾鬆疊蓆走動,叮鈴、清脆輕響有如叫喚吸引注意力,促使念頭倏然一動而朝向窗扇靠近。駐足於素雅窗口前方,抬手將籤紙綁束於風鈴之上,任由陣陣清風不時溫和拂過、不時恣意飄浮翻轉。
一旦被房間使用者發覺,是否會大肆揶揄一番?是否又會索性埋怨乏味?
無論如何……那是心底深處稱之為「願望」的期望,相信對方應會明白用意的、對吧?
「喔呀、」……咕嚕嚕嚕,伴隨從外側飄來的食物香氣掠過鼻腔,軀體直白反應刺激聽覺、也刺激知覺,只得一邊伸手撫觸腹部一邊露出無奈淺笑。「真是沒辦法,更衣之後再去享用晚膳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