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Taylor Swift:為什麼男人花心是風流,而女人就是蕩婦? - The News Lens 關鍵...這其中的差別並非男人的身體是「令人無慾的」、女人的身體是「充滿慾望的」,根本的差別是女人的情慾是被壓抑的,男人的情慾則是乖張的、可大方展現的。所以,男人公開地開黃腔、對女人的身體品頭論足、意淫、幻想都是常態。
萬一有個女人膽敢破壞這個鐵律,整個社會都會回過頭來譴責她、壓抑她,如同當初#FreeTheNipple被檢舉、被迫下架一樣。
latest #9
分手時,女人就是應該哭得死去活來、表現得柔弱不堪、療傷期必須拉很長。像泰勒絲這種分手後立刻與新男人約會的「臭婊」,還把前男友寫進歌裡供人傳唱,實在是太不像一個分手女人的樣子。
頓時,泰勒絲成了集所有仇恨值於一身的女人。她狂換男友(蕩婦),而且都是名人天菜,再加上分手後狂消費男友(賺死了),最重要的是,她不像個一般的女人。這所有的仇恨值加起來,便造就她與其他替前男友寫歌女明星,得到不一樣待遇的原因。少了任何一個仇恨值,她就不會落得今日的下場。
對一個女人擁有刻板印象的期待,就是厭女情結。
你怎麼這樣帶孩子!「媽媽羞辱」很常見 | 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母親怎麼想,怎麼感受,誰在意啊?重要的不是小孩嗎?孕婦懷上孩子是她自己的事啊,當然不能要求社會溫柔以待不能有特權的,自己識相點不能排隊就別想吃要排隊的東西啊。小孩生出來長的好當然是父親家基因好啊,干孕婦什麼事?
立即下載
但是小孩長的歪瓜裂棗是孕婦要負責喔,不肯生孩子國家生育率低也是女人的責任喔,你懷孕被解雇更是再理所當然不過了,生下孩子怎麼養當然都是女人的事啊,男人憑什麼負責?但是隨便誰包刮男人都可以指責女人不會養孩子喔。孩子要不要生更不是孕婦有權力決定的啊,孩子有生命權的多珍貴啊?被強暴你也要生的?怎麼可以墮胎?但是不是男嬰的話一定要生到有男孩啊
生孩子這檔事 – Queerology
「不生子」是一個永遠不會被認可的決定,永遠會有人懷疑你只是裝酷,其實心中悄悄遺憾著;也永遠會有人迫不及待等著你後悔的那一天。
除了上述那些私人的理由,許多人之所以選擇不生養,也和社會環境息息相關。這幾年的台灣社會中瀰漫著一股對孕婦不甚友善的氛圍,這些不友善並不以仇恨形式出現,反而經常以「理性」作為包裝,例如認為孕婦應該「妥善照顧自己」,不應該「明知自己身體狀況不同於常人,還『任性』或『衝動』行事」,更不應該「因為自己是孕婦就想佔便宜」。不論是討論大眾運輸工具上是否應該讓位給孕婦,或是在拉麵店孕婦「解壓縮」的爭議中,這類的說詞都屢屢出現。
在這些說詞中,生養是孕婦個人自己的選擇,因此她們必須為自己負責,不應該期待他人的體貼和禮讓,她們更應該承擔自己因為懷孕這個選擇而產生的各種風險以及限制。

「孩子不是我的。」許多人會這麼說,然而有趣(與諷刺)的是,當我們討論生育率過低的問題時,女性的子宮又突然變成我們每一個人的了。許多人毫不留情地批評不願生養的女性自私愛玩,將她們視為社會問題的製造者,認為她們把自身的自由與享樂看得比社會國家更重要。但如果迎接懷孕女性的是不友善的環境、路人的嫌棄、自由的受限、無盡的孤獨,加上職場的排擠和缺乏政策支持而必須獨力育兒的壓力,那女性怎麽可能安心決定生養孩子呢?說白了,我們嘴巴說著鼓勵女性生育,卻不願意創造一個更友善、能讓女性安心生養、不擔心自己一旦懷孕,就必須被整個社會排除的環境。
女性一方面必須回應社會的不友善,確保自己在生養的過程中,即使沒有外界的支持,仍然能夠「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必須符合社會上對母職的眾多要求,扮演一個「合格」的母親。在這個成為好母親的路上,女性必須盡量完成滿足這個社會對母職的特定想像。從懷孕時怎麽吃穿行動,到生產時的注意事項,再到產後如何哺餵撫養嬰兒,都有著一套越來越細致的規範,而母親們若是稍有不慎,未能符合眾人的期待,就有可能遭到各種指責。於是我們可以看到,焦慮的母親們透過各種教養書籍、影片追求育兒的真理,同時在虛擬或實體的媽媽社群中尋求支持,就怕自己一步錯終身錯,從此成為一個壞母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