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竹🍒
8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散文/紀實與虛構]
沒頭沒尾的瞎感慨。
latest #6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現在偶然在討論散文的時候回顧神話不再事件還是會覺得很難過。
尤其是剛剛看到YC寫的這篇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開始對寫散文有心理負擔好像也是那時候開始(高中的時候就算寫應試作文寫到快吐,但至少至少沒有噁心暈眩的感覺,沒有「只要有一點點不夠真誠就是對文體乃至對讀者的信任的背叛」這樣的負擔,不如說大家已經默認應試作文「可以」甚至「理當」是不夠真誠的,並且不時以諧仿的手段諷刺這種不真誠,所以寫作者的心態並不會受到檢視,反而保護了某些真正脆弱的東西)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有點可笑的是我雖然對鍾怡雯打電話這件事感到反胃,但是當時所以會有「如果散文必須這樣定義,那我是不是不該寫下去了」的無力感,也是因為,最深層的意識裡面我對「紀實」還是認可的,因為認可,我才會如此輕易地被鍾的言論情緒勒索。當然,還有一部分是逆反心理,剛從必須寫應試作文的環境中脫離的逆反心理(先不討論中文系要用文言文寫作文是否屬於正常的應試作文體系,我認為不算啦)
立即下載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後來重看董橋,他說最好的文章不過是「弄假成真」,這段話雖然不太動聽,但其實讓我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滿抽屜的寂寞
(然後同時覺得董橋那些看似輕鬆寫意看似不用力氣的小短文簡直是深藏不露,太厲害了)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作為讀者的我,倒不是從此不信任任何「被寫下的文字」,而是我終於、終於知道為什麼,即使我認可「不該為得獎不擇手段」,鍾的說法依然讓我窒息:打著誠信的名號對每一位作者進行身家背景調查,不論在哪個時代都非常粗暴,何況是文學已然可以脫離傳統的「載道」要求,可以單純作為抒情載體的現在。這個要求就是思想與人格審查,沒有別的。
絳竹🍒
8 years ago @Edit 8 years ago
前陣子大家密集討論《做工的人》,接著密集討論《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兩波討論我都看得心驚膽戰——原來,就算作者願意將自身經驗真實呈現,作為讀者的我依然沒有準備好。我對這些一不小心就會撕開真實傷口的書寫始終沒有準備好。
相對於「虛構」,給予「紀實」或「真實經驗改編」更高的評價,或許是對受苦的軀體與靈魂於事無補的致意吧,於事無補。有些人的生命經驗離我們非常遙遠,現實生活中很難與他們產生交集,閱讀是讓彼此產生關聯最簡單的方式,有時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可是,就是太輕易了,輕易到我差點忽略「進入一個人的內心」本來該是很難很難,需要訴說的一方無保留地信任與交付的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