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品味好好哦

要是我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我當年就要囤票(不對)
這部真的好可愛........
看完之後在西門町維持聖人模式晃了一小時

結果掉了珍奶跟100元 !!!真的是被萌到腦袋一片空白 好好笑喔

日版的好浪漫ㄡ

片頭的捕魚戲,大家百無聊賴的躺著,發現魚群游經的Thor看起來像是隨處可見的皮孩子之一,Kristján優雅的金髮垂下防波堤,站起來的時候帶著若有似無的笑容,這時候的Kristján是畫面中的主角,他高過其他孩子一顆頭,骨架趨近成熟。大家趕過去勾魚餌,人手一條都是可以加菜的大肥魚,Thor雙手抓著一條條肥魚往石頭上大力敲死,他很熟練,那是漁村孩童的基本技能,他扳出魚鉤的時候粗魯扯掉了魚下巴,褲子上一灘都是血。只有Kristján釣到土黃色的鮋魚,他捧著魚吹一口氣準備放生,其他孩子咒罵好醜的魚,Thor說長得跟Kristján一樣,大家笑著,搶過那隻鮋魚一人一腳把它踩死,Thor最後皺著眼睛說夠了,把鮋魚的死屍丟回海裡。
Thor抬著一箱漁獲回家,但媽媽只是說放在家門外,不然屋子很臭。如果醜的鮋魚是不被同儕接納的Kristján,上不了餐桌的肥魚就是在家中找不到立足點的Thor,有媽媽和兩個姐姐,但沒有他想要的爸爸,沒有一個男人的形狀可以臨摹,沒有人教他這個社會的男人會用怎樣的眼光去解釋萬物,而Thor總是顯得對女生的挑逗感到侷促;Kristján是雙親家庭,但他恨那個爸爸,那個不爽同性戀就去打人的爸爸,總是打他的那個爸爸,他要是來不及出門去找Thor,就得頂替爸爸曠班的缺。

不是Thor矮,他大概剛滿15歲,和同齡孩子身高差不多,是總是混在一起Kristján太過顯眼,他不像同齡的孩子,像懂一點是非的17、18歲少年,也許這是Ginger討厭他的其中一個原因,他太怪了,他好像沒有青春期該有的銳氣,他的內心宛如不著急長大。
Thor喜歡Beta,也許在Kristján提及之前他從未透露過,他問Kristján別人說(Beta是蕩婦)的你都相信嗎?Kristján說不,Thor說那就好。

第一次親嘴是Kristján不樂意,第二次親嘴是Thor不想要。
Beta在小隔間和Thor輕吻了兩次,Kristján開心得把Thor舉上肩膀,說要為他們舉辦婚禮遊戲。
被狗咬破頸項的羊死在地上,農舍傳來的卻不似羊的叫聲,Kristján走過去圍攻受驚的羊,Thor站在原地嘶吼喝止羊的癲狂,喜歡Thor媽媽的農場主人射殺被狗咬過的羊,Kristján幫忙拖走羊屍,Thor只是在那拿著槍。
農場主人要給Thor媽媽的首飾,Thor不想轉交,要Kristján拿去送給他媽,又改口要送給Bata,Kristján說太遲,已經是我的了。
Beta要他們偷馬好去露營,Thor說這有什麼問題,Kristján浮現不同意的表情,轉身往馬廄走去。
在Beta和Thor去散步的時候,Kristján也回應著Hanna,跟另一對慢慢的探索不一樣,他們僵硬而用力,好像她在證明自己也可以,好像他在嘗試自己也可以。
Beta和Thor回來後,還在四人帳篷裡甜蜜了一陣,Kristján咳嗽出聲,睜開眼看入Thor的眼神,Thor得意的捏了Kristján的手,Kristján笑了。
赤身的,水中的,不願偷馬的,被當眾打罵的,金頭髮的,Kristján。
他是爸爸引Thor幫忙偷海鷗蛋的魚餌,Thor在爸爸的眼裡只是工具,Thor不想死,Kristján不想活。
如果Thor是Kristján活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動力,那青春期這些一步步的探索就是讓Kristján一步步對自己、和對Thor的可能性放棄,那種逐漸逼近的傷心,讓他願意就此死去。
在Kristján自殺後,Thor一直看著拿著槍的男人。
Thor像王子一樣,溜上Kristján的頂樓,他說我會去雷克雅維克看你。

Trust me. I'd do anything for you.
關於片名的由來
“The title just came to me,” he says frankly. “I had no idea what it meant, or why. I just thought that it sounded nice and it felt right. Afterwards I started thinking about it ,because people kept asking me ‘why Heartstone?’ and what it meant, so that then compelled me to really think about why it felt like the right title.
I kind of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t reflects very well the two elements that are prominent in the film. You have this deep, tender and powerful affection that these boys have in the very raw, harsh and rustic surroundings that they are in.
I also liked it because I’m not sure if it’s an existing word or not and is it something that actually exists. Is it a stone that can be found in nature?”
覺得中國翻的心之石比較好

金馬翻的寂光有點鬧
關於Thor和Kristján之間的牽絆
“On the whole I felt like the dynamic between Thor and Christian had to be rooted in a deep bond of companionship almost to the exclusion of other people with elements of more romantic feelings from Christian.”
Let’s be clear.This is not a film about homosexuality or domestic violence or puberty or even life in a rural part of a somewhat remote and isolated country. It’s about the unbreakable bond that two boys share and how it is put to the test when it is confronted with all of these elements. I think that is why they balance so well in this film.
Dante Magazine
電影中的封閉是
“There are no cellphones in the film, and barely any internet. He thinks of the conflicts in ‘Hjartasteinn’ as personal, not social.
He’s seen Iceland become far more accepting of queer people over the past decades, he says, but ultimately sees the real struggle as private.”
我覺得電影沒有那麼悲啦,導演自己也說他想拍出自己和朋友從小在冰島長大的故事,而且是有關友情、小鎮生活的故事,他不要青少年總是連接著沉重的出櫃電影,他想拍好玩、可愛又認真的電影。
我也不覺得文章把Kristján描述成一個總是蜷縮在悲傷裡的人是恰當的,他的寂寞,Thor有看見,但那個額上的吻,對Kristján而言還不夠
這是關於成長的故事,但不只屬於Kristján,也不是非夭折即成長而已。其中有一部分夭折,才會有一部分成長,也不只Thor,全片的人都是如此。成長會是怎樣廣闊的未來,文章用了過於囫圇概括的調性在收尾,如果未來有這麼偉大,Kristján不會如此痛苦;如果Kristján有如此寂寞,那是因為文章漠視了Thor存在的重要性。
雖然看的時候有流淚兩三次,但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充滿愛的電影
導演很佛心
我真的觀影全程要不是在哭就是在油笑

(幹)
查Heartstone的時候會一直搜到很類似且標明同一導演但是又不同演員的劇照,我猜是先前的選角,或是這部是由短片發展而來?感覺前者機率較大,也許是考慮到涉及性行為需要再拉高一點演員的年齡層,還沒找到答案,不過年紀更小的版本也好可愛,想到Stand by me

連高清巨圖也有


............

♬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 ♪ 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裡 ♪
一直在想另一版選角是不是Bladur去演Kristján,長得好像但是又有點臉盲
搜感想噗看到有人疑惑我稱的可愛,是什麼可愛,我自己認定是討喜的意思,在某人身上我說好可愛是他的外在表象、一切舉止中的某個部份讓我喜歡,在電影上也是的,只是可愛沒有一定的形狀,這部電影讓我覺得的可愛,是討喜的,但準確一點我認為是「有愛」的
我不是看挑片依據電影簡介的人,那不是導演的東西,我是看預告挑片的,預告是電影的一部分,也許節奏、配樂和電影完全不同,但畫面是電影的,電影是導演的。青春寂光物語的預告我看了一遍,覺得很喜歡那種對躁動的詮釋,但擱著先去搶別的電影票因為金馬規定買一次票只能花十分鐘

反覆又看了幾遍,還是決心下手,而且是很激動的下手,看完後覺得很幸運有及時下手。猶豫的原因不是預告在50秒後表現出來的單戀走向,而是我原本把預算拿去買家在蘭若寺齁

(不過還是沒搶到)
如果喜歡性別越界單元的人相信的是愛不限形式這件事,可能也得認知到愛不只一種正面的表現方式,愛有時還是妒恨又毒辣的,愛存活在不同的關係裡,也不拘時間的長短,更可能在一段關係中表現出不同立場的愛,親情和愛情裡的愛,友情裡也可能有,或者說友情本身就建立在友情的愛之上
所以Thor對Kristján而言,是一個棲居著愛的人,甚至是愛的實體,Thor陪伴Kristján逃離父母,是他最好的朋友,還是他愛情的對象。Thor也許只認定Kristján是他的好朋友,不是戀愛的對象,但是他自願吻上Kristján的額,無論立場。
另一個讓我選這片的重點是,Thor的年紀看起來非常小
Grapevine的專稿首段提到:Consider this dilemma: You’re thirteen. You’re offered a starring role in a movie. But, you have to spend much of the film in your underwear being emotionally vulnerable, and you have to kiss another boy.
Baldur(Thor的演員)2002年出生,今年才滿15歲,可以讓這麼小的孩子實際演出探索青春期並牽涉LGBTQ的電影,其實很難得,無論是演員本人意願(Hjartasteinn應該是Baldur的第一部作品),或是尺度問題(電影中Baldur很多場戲只穿一條內褲)。無論是心理上揭露或生理上裸露的尺度,裡頭的演員都非常大方。(Thor是生理上的,Kristján是心理上的)
Trabant - Nasty Boy貼一下片中姐姐們對著Thor跳熱舞的配樂,好喜歡那段
而且看正片之前,看預告我是喜歡Thor的,但是片頭的捕魚戲吸引我目光的卻是Kristján,其實我前天打落落長心得(的第一段)原本只是想講這個!!!

看完以後覺得飾演Kristján的Blær演技太好了,Baldur更是沒有演技的痕跡
具體的說我覺得可愛的地方可能是,任何Thor和Kristján相互理解的片段,一天中多次一起出門消磨時光、相互討論Beta與Hanna怎樣怎樣、Kristján當Thor和Beta之間的媒人婆,而且真心的為Thor開心、Thor反過來也希望Kristján和Hanna可以搭上的這種不解風情、說無聊的笑話只有我們懂,這些設想,是費心思的,而且是很親暱的,需要花時間認識另一個人才能辦到的事
Thor不只不願看到被比喻作Kristján的鮋魚死得難看,他更因此,因為鮋魚而聯想到Kristján,因為鮋魚順利逃離不欣賞牠的人的禁錮,他微微笑了
當然還覺得任何Thor被調戲的片段都很可愛
另外一個有愛的地方,是來自導演,電影的發想來自導演在青春期就過世的兒時玩伴,而電影並沒有讓原型來自兒時玩伴的Kristján結束生命,這讓我可以衷心的相信Thor會實現諾言,去雷克雅維克找Kristján。
此外,片中不乏青少女展現性格的時刻,但是卻沒有容納母親的空間,母親是逼迫Kristján替爸爸代班的角色,母親是被Hafdís寫詩影射淫蕩的角色、是被Rakel挑明咒罵的角色,是認為Thor去偷魚的人,不曉得為什麼。其中一部分也許是為了呈現青春期的孩子對家庭結構的不安,但還是不曉得這些安排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I believe Heartstone is a story that carries an important message for everyone, especially youth. A story of brotherhood, self-acceptance, strong girls and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沒搶到金馬票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QAF看看
如果想要沒鑲字的版本,搜搜torrent就有囉
結果我光是說話也沒進一步搜圖搜文><那等二刷完再來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