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Roc Tseng
7 years ago
#政治不正確
坦白說我非常認同一些政治正確的理念,但是提到言語上的政治正確,我一直覺得微妙。
怎麼說吧,我認為改變稱呼無助於改變被歧視者的困境,在不斷提起舊的仇恨的同時也增加新的仇恨,甚至會被當作有心人(比如說,政府)操弄的工具。
Roc Tseng
7 years ago
舉個例子,「妓女」、「男妓」被改稱「性工作者」,有辦法改變他們實際的困境嗎?我認為是否定的。我知道有些人會說「使用歧視言語,會導致歧視的想法不斷的被複製轉送,和使用言語的人是否有意識到歧視無關。」
Roc Tseng
7 years ago
但,反過來說,為什麼「妓女」「牛郎」這個字會被歸類成歧視言語?很簡單,因為社會對從事這樣職業的人是歧視的,因此他們的稱呼就被規律為負面詞彙;所以我們會將其作為負面詞彙來使用,像是我們會為了羞辱記者而稱他們是「妓者」。那麼改稱其為「性工作者」就會比較好嗎?當然不會!只是現在大家對於這個新的名詞還相對陌生,沒有辦法馬上看到這四個字就想到這個職業。只要我們對於這個產業還是充滿歧視,假以時日「性工作者」就又會變成新的歧視名詞,我們又要再想新的方式來稱呼他們。就好像,現在大部分的人已經被訓練成不會用「神經病」、「自閉症」這樣的詞彙,但是當有人在描述一個人舉止怪異時說了「你亞斯哦」的時候,他是否是羞辱人的?當然還是!
Roc Tseng
7 years ago
歧視言語的負面意義,是源自於我們將負面的意義和被歧視的群體連結在一起,和言語本身無關啊。就如同我們在說一個人工作很沒有效率,說他「你公務人員哦」,這樣還是充滿著負面描述啊。
我當然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會特別的去針對言語上的用詞做道德面上的檢查,因為這是最簡單的做法,就好像在辯論的時候如果找到對手有任何一點點口吻就要追咬到死,因為這是最簡單的勝利法。但如果要改變歧視,這樣的方法真的有效嗎?我不認為。
立即下載
Roc Tseng
7 years ago
當然這是我的個人看法,但我認為一個委婉的稱呼有時候更加的傷人。因為這代表了「我的本質是糟糕的,必須要斟酌詞語來迴避這個負面的標籤」。當我在斟酌用詞的時候,我不免會有一種「怕戳到痛點」的想法,在這個念頭起來的時候,就不斷在提醒我對方的敏感身份;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我把你們當人看」——如果不是在心中覺得對方是次一階的,怎麼會說出這種話呢?而作為被委婉對待的對象,又是如何想?
Roc Tseng
7 years ago
最後,我認為針對名稱的計較,很容易被當作有心人操弄的工具。就好像我覺得護士與護理師的爭論,是護理師工會為了轉移過勞的焦點而出現的(但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無法代表其他人)。以前日本人把舊的「蕃」的稱呼改稱「高砂族」,在表面上似乎承認其地位,但是實際上所做的又是如何呢?
因此我認為在稱呼上琢磨,只會消耗彼此的能量,也製造新的對立。對於歧視與不平等是沒有太大幫助的。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