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竹🍒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明清小說 #性別與家國 (不要隨便定那麼大的題目好嗎)(引號內用詞都在特定語境下有特定指涉對象,不指向整個群體)(雖然很不想標政治不正確但是的確很政治不正確)
latest #7
絳竹🍒
7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前天章回小說課的同學報告主題是曾樸的《孽海花》,過程中我一直在想這部小說CCR的故事線很值得大書特書,老師則說傅彩雲的愛國情操如何如何超越了她作為歡場女子的身分。
有位男同學課後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文學裡「妓女救國」的故事會這麼多?好像她們必須要做出足堪稱為偉大的事,她們的污名才得以被洗刷,才能真正「從良」?
絳竹🍒
7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們討論的結果(?)如下:
1.這些故事中的妓女角色都是年輕貌美的。她們完全可以倚仗自身的性魅力,折衝於樽俎(床笫)之間。
2.不論出賣的是才藝還是肉體,她們提供書寫這些作品的男性文人規訓以外的愛情,還有歡愉的性,所以文人經常在故事中提到她們,對她們的形象加以美化。
3.忠臣/烈女在傳統文學中是同義詞(逐臣/棄婦亦然),對國家忠誠與對丈夫忠誠,是傳統社會對男人與女人品格的最高要求,妓女不像一般女性,沒有必須忠誠的對象,所以她們只能透過忠誠於國家來獲得良民的身分。
並且,忠於國家是「大節」,這足以彌補「小節」的過失。
絳竹🍒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4.受到傳統社會認可與保護的「良家婦女」,無法拋頭露面來「救國」,所以這個任務落到了無須考慮名節的女性身上。歡場女性恰恰因為無須在意貞操,所以獲得了可貴的自由與能動性。
(我能想到的反例就是李汝珍《鏡花緣》裡面被捲入戰役的女性,幾乎都隨著她們的丈夫的戰死而「殉節」,這讓她們的救國表現受到很大的限制)
立即下載
絳竹🍒
7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5.透過「連妓女都可以做到臨危不損大節」的故事,可以有效喚起男性讀者的愛國意識。例如,孔尚任《桃花扇》刻畫李香君退回阮大鋮的妝奩,特別將她的行為與當時名士拿來對比:

【川撥棹】
平康巷,他能將名節講,偏是咱學校朝堂、偏是咱學校朝堂,混賢奸不問青黃!
絳竹🍒
7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6.想起王德威老師分析晚清到民初以啟蒙為訴求的作品的時候,以「革命加戀愛」為這些作品的主題定調。在王德威老師的論述裡,與革命相錯的愛情故事往往有著私與公、情與理的內在衝突。但經過一輪討論,我跟我同學很少在以歡場女性作為主角的故事中,看到她們為革命犧牲愛情,也許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們並不需要愛情?相較於愛情,在這些故事裡,「情欲」扮演的角色更不能忽視,有著足以顛覆體制、與強權抗衡的強大力量。
絳竹🍒
7 years ago
-
絳竹🍒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然後話題就歪到那些年我們遇過的滿口性別歧視的老師們)
(意外的透過這個話題找到同溫層了,覺得被治癒Q_Q)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