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聽起來沒有炫富跟仇富吧?
不過我的研究所同學都真的超有錢的。隨便放個假,大家都在貼去倫敦喝下午茶之類的照片。再不然就是米其林餐廳的食物照片。
這幾天跟一個 20 萬討論認真了。
夫妻辛苦幾年終於衝到年薪二十萬,但陸續生了三個小孩,這幾年矽谷房價猛飆,薪水根本追不上房價,吐吐苦水,就看一堆人酸,說二十萬已經是人上人,美國前百分之五的收入,少無病呻吟。
一家五口夫妻雙薪二十w 沒有配股,矽谷真的買不起房子啊,他們的確需要考慮搬去別州
arrays: Santa Clara condo 只要八十萬耶。是他們標準太高吧。
窮跟富的確看人,但買不起房子是事實. 這兩年 condo 都被矽谷幾家公司大量帶進來的新貴吵翻
200K薪水追不上房價, 和 這樣的抱怨就是無病呻吟, 應該可以同時成立的, 並不互斥啊. 我認識住在矽谷的人, 家庭年薪比200K低的比比皆是. 人家也有生小孩, 也沒餓死啊.
materialgl 房子我們另外談,目前上市的真的不多,很多都被 all cash 搶掉。first time buyer 的確辛苦,cash buyer 很多是投資的,不是自住。
我看到的是台灣人怎麼這麼見不得別人好。以前不都說見賢思齊?
坦白說, 我看到那種年薪200K以上的上網抱怨, 我也會很想酸回去. (賺那樣卻上網抱怨, 我不覺得人家是有多"賢"啦)
賺得少很多卻甘之如飴的, 我覺得更厲害. (所以真的還是心態問題)
台灣人真的很多見不得人好,寧可把人拖下來一起死,也不想見別人好
SoQueer 好吧,我想移民網的大多跟你一樣吧,只是看人酸到後來,連人身攻擊都出來,好可怕
沒啊, 我認識的人當然也買不起房子, 就四個人擠一個雙人房公寓, 照樣過日子啊. 聽起來是蠻辛苦的沒錯. 但人生本來就是各有各的掙扎.
喔, 我不是會去人很多地方製造糾紛了啦. (總算有學到教訓) 但是這些人抱怨, 並沒有想到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如何的諷刺, 我的確是有點不以為然.
arrays: 這種社團有時候真的可以看到很妙的留言。

不過如果去看看最近毒氣,敘利亞戰爭,幾星期沒東西吃的新聞,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還是要覺得幸福的。
arrays: 我就是覺得台灣價值觀有問題。
首先很愛比較,所以見不得別人好。如果不比較,別人好不好根本干我屁事。
再來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一直去追別人有的,這樣當然永遠追不上(因為別人
已經有了你才想要)然後就會一直抱怨。
materialgl: 對, 就是類似這樣的心態沒錯. 事實上這些社團的成立, 就是給了大家比來比去的平台. 沒糾紛才有鬼.
SoQueer 年薪二十萬,也是人家夫妻努力工作才達到的,不偷不搶,想住好一點不行嗎?努力是希望給小孩更好的環境啊,結果卡在矽谷,MG 說的沒錯,也許是作繭自縛,但人家努力薪水高,不是罪惡啊,只是選錯地方了
然後認為人生只有一種過法,所以會卡在死角。其實年薪二十萬有年薪二十萬的過法,但是只知道五十萬的生活方式,就會一直叫窮。
KenLee0406 我之前都是當笑話社團看,但這次我只看到人心惡毒,開樓的都刪文,還有人要繼續鞭屍
arrays: 但是同樣的工作, 去了別州薪水很可能就沒有200K了啊, 然後學區又不好. 然後又會有新的事情可以抱怨. 人的習性就是如此.
SoQueer 認真說,去別區薪水低,但生活品質會好。他們來太晚,房價已經沒有空間給新人。
只是有其他類似情況的也出來說,正在辦身份,走不了啊,卡住了,除非放棄申請綠卡
materialgl 她們說的買房,就是看 condo 跟 townhome.
60-80 萬的預算,不可能有 house 的
對啊. 如果是在辦綠卡, 還有這種數字的年薪, 叫我睡車庫我都願意. 我心裡只會有滿滿的感激.
反正大家就是人云亦云缺乏思考能力,吃黑豆補就吃黑豆,買房補就要買房,好學區補就拼好學區。
materialgl: 我同意耶~ 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做重要,不然一直在追求沒人的目標實在很辛苦又不會快樂~
(不過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 不要說台灣人,美國人也很多啦~)
都是選擇吧?(今天如果我是那年薪,我會過得很爽很開心)
看到上面貼的租屋廣告, 灣區的租金並沒有比我們這裡高多少啊. (當然我知道房價高很多)
可能我搬到新加坡過沒房沒車的生活,所以覺得矽谷房價太可怕。
我在這的租金比房貸低,矽谷則是租金比房貸高。
我在這每天搭計程車都還比自己養車便宜,美國是買車比搭 taxi 便宜。
矽谷租金如果不用太在意學區不高啊, 至少從 zillow 上來看
我朋友住灣區和別人分租, 都還可以壓到一個月1000左右. (他收入也不高) 他應該也不致於住在太危險的區.
SoQueer 一個月一千?呼叫一下喵博吧,她的朋友才在問呢
我家在爛學區,只是 兩房 townhome, 我們租金開三千三,一堆人來搶耶,朋友都還說我們租金太低
arrays: 現在是高點,根本不要買啦。
就算要買,我剛剛查了一下 Berryessa 兩房 condo 五十八萬。可以先從小開始再換大啊。
反正鑽牛角尖的病是沒救的。
所以回到原噗, 物資不足的感受, 很多時候(例如年薪200K以上) 都是比較出來的
arrays: 有啊. 你家如果三個人來住, 不就一人1000左右而已??
materialgl 所以那樓主才吐吐苦水,買了兩年都沒買成,那種開價低的,都被投資者搶,現在真的不是進場的時候。
只是家裡三個小孩,唉,我都不想要這種鄰居,加州房子隔音差,小孩哭鬧鄰居恨死
不過現在灣區房價真的很誇張,我表妹之前也是買房買得很挫折
我們家 zillow 上面的估價比我們當初買價多了快 40 萬,我自己都不覺得有那個價值
arrays: 我這次回來轉機空檔去SF機場/史丹佛附近晃了一下, 聽說都是超貴的區是吧. 我看了一下, 我只是覺得如果是天價買到那樣的屋況/外觀的房子. (我承認我沒進去看, 只是從外面經過) 我是覺得不值那個錢.... 如果我要抱怨, 大概會是抱怨這一點. 我甚至會覺得, 就算我買得起, 可能也買不下去.
SoQueer 認真說,我只有兩房,我不會租給三個人的。
我知道有那種一個月只要五六百的房。
但又回到原點,努力賺錢就是希望生活品質提升啊,不想住那種地方啊。
至少我不願意,我在新加坡外派裡算薪水低的,我就是要自己租自己的公寓,我覺得我 desert it, 這是我努力工作換來的,但新加坡移民社團一邊批評別人眼光高,但另一邊有愛買名牌。
我不太買名牌包名牌服飾,但我願意多花錢住舒服啊
SoQueer 那些百萬房真的很糟,所以那三個小孩的父母,才會吐苦水啊,努力賺錢,怎麼連那種爛房都還住不進去。
我個人會勸單身年輕人努力拼,但看到有三個小孩的,認真覺得她們應該離開矽谷
arrays: 這就是鑽牛角尖了。有多少錢過多少錢的生活。而且妳跟那些人無關吧。
但是我朋友倒是不介意住灣區, 他覺得天氣好, 離SF近, 吃中餐方便, 工作薪水不高但還算是不難找, 他被裁很多次都沒有空窗期太長, 要回台灣也不遠, 所以生活品質也不能算是太爛. 唯一的遺憾就是買不起房. 但習慣了就也還好. 不然他買了屋可能也付房屋稅付到快和租金差不多.
materialgl 我可能是新加坡移民社團的奧客,哈哈,我實在不喜歡那種,我們是移民,有錢拿就要感激,不要跟當地人比。
我不是愛比,但我不願意被剝削
SoQueer 你朋友沒小孩吧?自己一個人愛怎麼樣就怎麼樣,自己為自己負責。
但有小孩的,就有責任把小孩養好,不然就不要生 (所以我沒什麼責任感所以我選擇不生)
分租那個沒小孩, 四人分租 2bedroom公寓的就是一家四口啊, 而且太太還沒工作哩(小孩還小) 只有先生一人有工作, 他們也過得好好的啊. 是蠻辛苦的沒錯. 但小孩也沒餓肚子, 而且我看來他們也蠻愉快的.
arrays: 坦白説妳原生家庭的經濟情況真的不錯,所以也許很難想像沒有錢的生活。
但是沒錢的人真的都能活下來。而且有錢沒錢真的跟快樂無關,完全是人生態度。養小孩就算粗茶淡飯爛學區也沒關係,愛與關心才是無價啊。
arrays 雖然說網路上估價不準,不過隔壁的估價跟成交價一年差五六萬,這樣算來我們家也還是 overprice 啊~
一家四口不叫分租了吧
灣區生活真的很好,天氣好食物好工作多,所以這麼多人要來啊
但就是這兩年人太多,交通糟房價嚇人。已經在這的還好,退休的人也喜歡這不走,新來的就很辛苦了
不過我同意現在的房價真的不像話,真的對現在要買房自住的人很辛苦
arrays: 我單身的朋友是分租公寓. (而且好像是和陌生人, 不是原本就認識的, 他也住過人家地下室, 住過閣樓. 哪邊便宜就搬一下) 另外那個家庭就是全家租一個公寓這樣.
materialgl 我懂,所以我是建議原 po 找機會去別區,他們是沒有配股的死薪水,不是工程師,真的沒必要死守矽谷。
但就看一堆人罵,關樓還繼續罵,甚至還肉搜原 po ,覺得心態可怕。
arrays: 問一下, 兩個人各$200K嗎, 所以整個household就是$400K嗎? 這樣我會覺得他們應該褲帶勒緊一點去試試看$1M的... $800K的房子真的很多人會搶所以他們搶不過別人啊
我因為工作環境的關係, 接觸到的人都是薪水很低的勞工階級. 之前講到什麼平均收入, 本單位除了CEO和VP. 全體員工通通都沒到. 甚至還離得很遠. 和他們每天一起生活工作, 真的會有很不同的感受. 所以看到那種200K以上還抱怨的, 實在不是很舒服.
arrays: 加起來20M很多ㄟ!!! (1%) 應該你打錯囉吧?

加起來$200K, 那的確是很辛苦, 還有三個小孩.... 會被outbid是非常容易的啊. 那只好找好一點的realtor來幫忙了.... 長期抗爭囉.
20 w 哈哈我睡昏了。
600-800k 很多是投資客,那些期待轉手賺更多,跟自住的很不一樣,敢加錢。
200k 養三個不是不行,Q sir 講了他朋友,但買房真難。
說租房不就好的,我現在就是租房,長期真的不方便啊,不能隨便裝潢,東西壞了要等房東,地毯舊了房東也不見得願意換。我現在租的全屋是看起來很高級的石磚,但超滑,我只好自己去 ikea 買地毯墊子,一開始從浴室出來摔過
SoQueer 還是會感嘆,在別區,低於平均收入的,都還能買得起房,矽谷20 萬,連個你看不上眼的破房都買不起。
我還在看那邊熱鬧,有人發文說自認正義,批評原 po 是假哭窮真炫耀,他們就是要打假掰,幫助新移民.... 我昏了
arrays: 「連個你看不上眼的破房」這是重點啊。眼光太高活得不快樂是自找的。
總之跟有錢人真難溝通。

我剛到美國時研究助理月薪一千八,稅後一千四,住學校的古老宿舍還有老鼠出沒。
但是那時就覺得「天啊這輩子沒看過這麼多錢!」「有小木屋可住!」覺得超棒又超開心的。
很多痛苦/不愉快的感受, 真的都是比較得出來的. 我現在也不會去嗆那些愛抱怨的人了. 但偶而會想看他們被別人酸 反正我從來也沒有有錢過, 也沒有這些第一世界的煩惱.
因為我也真的碰過有人長途飛行4小時以上, 只願意坐商務艙/頭等艙的. 經濟艙再便宜也不會去坐的.
在矽谷兩個人20萬年薪養三個小孩不能算太辛苦吧,除非他們物質花費太高。光這樣抱怨覺得有炫富嫌疑,不過台灣移民社團裡面大部分都是投資移民來的,有莫名奇妙討論不意外
我覺得灣區這邊生活費真的很高,我覺得我薪水也不錯,至少是六位數,但我一個人住個one bedroom,每個月扣完稅,401k,房租,水電網路,剩不到一千鎂。還要靠給人家做翻譯賺外快才活得下去。
我表妹住Oakland,房子挺爛的,兩房一衛一個月也要三千鎂,我看她一天到晚在找室友也挺煩的。
原來加州生活費這麼高,看了這噗覺得瑞士還好一點,雖然房子買不起大多1M起跳(所以只能租),不過超市常有折扣,單薪還養得了4人家庭,小朋友上公立學校教學好又免費。
回想當初在公司實習我也只月領1k€,還好那時有老公養。
剛剛跟 S 算了一下:
如果年薪二十萬,稅後每月收入一萬,房租三千,托兒費一個小孩一千共三千(這是最大花費),那麼一個月還有四千可以運用。還是可以生活啊。
但是這對夫婦到底是為什麼來矽谷……如果不是 tech 又愛錢,來這種花費高又無聊的地方根本沒意義。如果是 tech 那麼薪水很快就會往上升,也不用擔心。
話說我從前當研究生時代每個月還能存四百美金耶(挺)客家小孩省錢功夫可不是蓋的。
materialgl 先回那個 20 w, 原 PO 說了,她們有在省,每個月扣稅扣房租扣保險可以有 5.5K, 但卡在頭期款,買百萬要存到 20 W, 一個月存四千要存個四年多,她們四年前薪水還沒這麼高,好不容易存了一筆,房價又衝高,中間小孩幾次醫療意外開銷,這兩年她們只能衝 60 頂多80 萬房,就像肯尼也提到,這價位太搶手,都沒搶到,所以覺得很累。
人家都說 20 W 好有錢喔,但她們過去五六年都在省錢存頭期款,出國都不管,還被台灣家人批評不孝,不帶小孩回台灣看長輩。
我完全同意這是自找的,他們是該換區,原 po 只說無法換公司,沒說是不是因為還在等身份,我只能表示同情,而不會說原 po 是假掰
arrays: 而且真的
發神經要買房子又沒錢當然就從便宜區開始,等房租省下來就可以存更快換下一棟。我同事都買到 San Ramon 天天通車,也有同事住在 Gilroy
人笨沒有藥醫
一個月扣掉房租,開支還可以存5.5K,那差不多是可以拜神了,如果我可以到這樣,我早就發了。還有,如果他們的收入是這樣,卻拿存錢當理由而不帶小朋友回台灣,我如果是台灣親友,也會很不能諒解。
賤嘴同事也是想買個2-bedroom condo, 出價800K還每次都被人家outbid, 還不是只被一個人outbid, 他說最好的一次他出的價是第三高, 其他次都是有十幾個人出價比他高。
我2004年買房子的時候,也是被人家outbid十次,買了快一年才買到(當然還是高於asking price)
SoQueer: 阿妮指的是一個月還剩5500塊可以用吧, 這包括買菜, 外食, 加油, 有的沒有的 (加州的油也比馬里蘭的貴了差不多一塊錢左右), 真的剩下來的沒多少錢。
要 outbid 時本來就不該買,而是要忍到房價跌。我兩次買房子都是殺價買的。
我連 2007 高點都是殺價買的耶。我該改行做房地產
materialgl: 所以我白痴,現在快點15年過去 市價還比我當時買的時候低很多,這愚蠢的紀錄應該難被超越。
materialgl: 可是賤嘴同事現在的one bedroom一個月房租就三千, 下個月租約到期要續租的話房租要變三千七耶。
我就是第一次買爛區小公寓,朋友都説是 undesirable location, 房租省下來五年後就存到錢換房子了。
我也是叫他不如去買East Palo Alto的房子, 他說他還想活下去。
阿妮快跟現在的房客解約, 房子轉租賤嘴同事吧, 妳一定會喜歡他的。
問題是那麼貴的房子, 其實看起來也是挺破的。賤嘴同事原來在NJ的房子蠻不錯的, 還只要350K
看看房子看久了也該知道市場價值吧,怎麼會被 outbid 呢。像那種一進去擠滿人的我就直接再見了。
尤其那種低於市價的一看就知道是叫大家來 bid, 我才不會接近。
總之我給原作的建議是換區忍幾年再換想要的區,不然就是忍到房價跌。
不過outbid並不是單一的情況,那幾年DC這裡成交的房子,幾乎所有的交易都是outbid,我提出自己的例子只是想說,這種情形不是現在住在灣區的人才有經歷到,別的地方很久以前就有了。那個200K的原PO真的沒有比較慘。
Florathecat: 「賤嘴同事原來在NJ的房子蠻不錯的, 還只要350K」
那就是問題啦,想這想那的人絕對買不成房子。買房子是取捨的藝術。
我那個社區比我晚買的人,幾乎全部都被foreclosed了。
SoQueer: 為什麼晚買會 foreclosure?
那麼可以去買法拍屋嗎 materialgl: 因為買得比我晚的人(2005-2007) 付的錢都比我還高啊,後來經濟一下來就一大堆人foreclosure不是嗎?就是那些人。
意思是之後的大家都買在高高高點上, 就已經是吐血買的, 後來又馬上經濟不景氣, 失業或付不起貸款都很正常
2006-2007那時我媽也一直逼我買, 好險那時我打死不買, 逃過一劫。
我本來也不知道這些事,是因為我今年本來想要賣屋,上網去看一下,才發現原來我家附近的這幾年有成交的都是short sale or foreclosure。其他的人都按兵不動。
materialgl: 我記得當時的房仲說,因為搶得太凶,所以房子的四大要素:地點,屋況,大小,價格,一定要捨去其中一項,甚至兩項。(就是你講的取捨)不可能四樣都兼顧。我是很笨的選擇捨棄地點,所以我往外搬,之後房子下跌就很難漲回來,不過房子本身是真的還蠻不錯,所以我沒有花錢買到爛貨的感覺。
就是大家都去買超出自己能力的房子。
但我家那區蓋了很多新屋,他們當然比較搶手,所以我家那種舊屋還是沒有起色。(但有比最低點的時候爬一些上來了啦)
景氣超好是市區。但我實在是不願意花那麼多錢去買one bed room還沒停車位。
我買的是自己要住,所以根本不在乎漲跌,完全是自己方便為主。
SoQueer: 其實我覺得你家那個地點還不錯 (附近有很多小型生技公司, 會想買來自住的人應該不少)
Florathecat: 那裡都是自住的。所以除了foreclosure以外,成交的真的很少,所以我也看不出來到底行情如何,但有成交的價格都還是偏低。
我的小套房也是沒怎麼漲, 好租是好租, 但是跟你家一樣, 附近拼命蓋新房子, 競爭激烈, 租金不太高
我有默默的看到一點那樓,但後來再看到的時候是刪樓文的公告了。房價跟矽谷地區我不是很清楚,所以看不太來XD 但大都市20萬年收養3個小孩,養當然是能養,但不容易
我覺得矽谷風氣非常不好,住這真的很容易腦筋打結,我以前居然也曾經為錢煩惱過
快樂的物質女孩: [斯土矽谷] 逼人上梁山的房屋稅等到有去便宜地方退休的打算,根本就海闊天空了,所以我現在都過著不缺錢的生活啊。我同事都説「能説出『不缺錢』真令人羨慕。」
這就是取捨啊。一直執著要什麼要不到,就是打結,多看看不同世界、認識不同觀點的人,就會發現想要又得不到的東西,其實根本不重要。
而且我完全想過要去西班牙退休,連簽證什麼的都研究好了XD
加拿大這裡的薪水, 同質的只有不到美國的2/3多(甚至只有一半), 但房市和物價早已被炒高, 相比之下, 我們是超級貧民, 但還是要開心地活著!
來看看這裡的爛房一棟要多少錢, 就知灣區的房價還有上漲空間啦!!!
如果今年去葡萄牙旅行會喜歡, 我想退休搬去那裏...
不過, 不愛下廚的我們, 住在這裡實在是幸福的, 所以可能不會想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