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做了些心理諮商,發現某些癥結已久的思考方式似乎都可以回溯到某個不好的經驗(也可能只是剛好符合),所以就來談談其中一個特別蠢的心靈創傷。
latest #8
剛上高中時,我為了改變過去自閉的形象,開始試著爭取在大家面前的表現機會。舉凡上台發言或上課時回答問題都非常主動。
第一堂英文課時,老師要每個人決定自己的英文名字,並且發下一張常用名字表。當時的我因為某些難以說明的中二之心,從上面選擇了某個名字。
接著,在自我介紹時,我說出「I’m ****」,突然全班有超過一半的人發出狂笑,但我不知道為什麼,當時也沒有意識到是名字的問題。
接著,我用了這個名字一兩個禮拜,每次提到時都會有人忍笑,卻沒有人說出問題在哪裡。
回到一開始說的爭取表現機會,某週的朝會學校要徵求學生上台朗誦英文,所以我就去了。上了台總要自我介紹,所以我就說:「I am ****」,這次的爆笑變成了全校規模。
直到一段時間之後,才有人告訴我那個名字有什麼含意。
於是,改變形象大失敗,我再也不想跟任何人扯上關係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