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不得不說,每次遇到什麼華人之光之類的敘述都很反感。

(最近是指蔡依林MV底下的留言,她其實是有原住民血統的,但維基上的資料被改掉了......有興趣的人可以比對她近日表演時長辮子髮的造型,跟張惠妹的味道十分相似。我自以為浪漫地想那是原住民特有的輪廓。)

要知道民族認同、國族認同都是近代的想像下才產生的,以科學的角度,我們都只是同一種人──智人(Homo sapiens)。

#文化就像有機體一樣,會不斷對流、改變
#什麼華人,誰跟你華人,只是一種(噁心)的想像而已
#讀《人類大歷史》有感
#我祖籍東非,謝謝
latest #14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以文化上來說,某太平洋西岸小島國和某亞洲大國,是有分別的(而且那分別還大到只要稍微了解的人都能夠分辨出來)。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論述裡常見的「我們有同樣的語言、同樣的節日,所以我們是同一個民族」,完全不成立。幾乎整個南美洲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西班牙族」;全歐美洲(甚而全世界)都在過聖誕節,那「Chinese New Year」呢?你知道越南跟韓國也在同一時間慶祝新年嗎?因此我更偏好以「Lunar New Year」來稱呼。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文化從來就是不斷對流之下產生的,沒有所謂的純粹文化。法國文化是什麼?自詡為高盧人的法國,現在所用的語言是征服者羅馬帝國的語言──拉丁語演變而來的。而若你的英文程度夠好,就會發現許多英文裡的高級用語,都是來自法語。而義大利的地中海飲食,要等到16世紀番茄傳到歐洲,才開始緩慢發展。(事實上,番茄一開始還被歐洲人認為有毒而不敢食用。)
立即下載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我覺得知道這點後,就不會再執著於現在台灣的主流文化是從某亞洲大國來這件事情了。文化本來就不是放在實驗室培養皿就會自己生出來的東西啊。

(搞不好早期的智人,也吸收了尼安德塔人的文化wwwww)

要執著的點應該是放在兩個文化的差異性上面,像台語裡面混入了「牽手」、「打火機」、「螺絲起子」、「麵包」。

我們可以大方承認:「對啊,這些都是受亞洲大國某處影響的文化,但是還是有不一樣喔。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TAKARAMONO: 現在的主流確實是這樣,已經沒有所謂的純粹民族國家了。但某國還是抱著:只要流著一點點相關的血液,就是他們國家的人自以為中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TAKARAMONO: 非裔美國人、華裔美國人,全部都是美國人。但這邊指的是在美國有「合法公民權」的人,前面加上種族的tag就是為了貼標籤而已。(當然貼標籤除了壞處外也有好處)

有沒有雙重、多重國籍,就要看所屬國家的法律和個人境遇而定了。有國籍這件事情,也不代表認同那個國家。

像是有些東南亞華僑,拿的是當地國的國籍,但心裡卻向著他們想像中的中華民國。(近期的風向有些變化了,年輕世代的東南亞華人,有承認自己是華人,卻也認同自己屬於出生的某個東南亞國家這個群體的傾向)。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其實不管是國家還是民族,都只是一種想像而已。是為了維繫團體生活制度生出的想像,我們都活在共同的想像裡。
果然還是要端看個人對自己的身分認同呢

像我們家超獨的,從以前到現在都覺得自己是土生土長台灣人,所以我也這麼覺得。

但我有親友他們家就覺得祖先確實是從中國來的,自己是中國人沒錯,但要跟中國現在的共產政府統一他們未必會接受。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asakaze0608:
真的!!身分認同跟性別認同一樣,也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光譜。而且是流動的、會改變的。
像近幾年來,各種事件和活動,都催生加速了台灣認同的進程。
這個,我覺得就和 中國是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化國家 這種說法一樣,一種強姦式集體主義邏輯,雖然我什麼事也沒做,什麼功勞也沒有,可我是就要沾光佔便宜,就是要與有榮焉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mistyharbor: 強姦式集體主義這個詞真的太傳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