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宗教/神秘現象/文化挪用]
latest #19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看到一篇認為《還願》不夠尊重宗教神秘性的文章,我……有點問號……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正在啃William James的《宗教經驗之種種》,以我較常接觸的一神教宗教理論來看,溫老師講的並沒有錯。
然而台灣當前多元並陳甚至神棍迭出的宗教環境非常特殊,就算宗教長期受到威權體制的影響難以健康發展,但民間信仰長期各自為政(?)也都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覺得拿普世宗教(三大宗教中有兩個是一神教)的信仰情境來衡量台灣宗教,是沒什麼可比性的。
立即下載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換個比較溫和的講法,在台灣,因為歷史和政治的種種影響,宗教的神秘性相對地容易被解構。
甚至可以說,這種神秘性自始就沒有特別強烈(相較於一神教),也相當程度地容許信仰者抱有私慾(求明牌之類的行為)。
我們使用一些世俗的、不夠莊重的意象去類比宗教時,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被整個環境容忍。
所以……我沒有那麼在意宗教意象在通俗文化場域被挪用(要批判的話就不能只批判挪用這件事,一定會上綱到「台灣文化為什麼容許這種挪用」?可是這正是我最不願意去論斷的地方,畢竟我也是這環境的受益者啊XDD|||)
絳竹🍒
6 years ago
-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前幾天和窈帆聊到我高中時參加過(幾乎每個營隊都會舉辦的)夜教活動,那次經驗現在想起來還是有點生氣。倒不是覺得他們故意嚇小朋友很不可取,而是我當時很認真想融入情境結果被阻止了,非常意難平(ry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夜教開始前學長姐們演了一個悲慘的情境劇,關於一個普通家庭一步錯步步錯導致全家慘死,參加者要到校園的各個陰暗角落,找到每個「死者」(其實就是闖關遊戲的關主),拼湊出完整的劇情。
可能是學長姐在活動開始前宣導很多項禁忌要我們遵守,可能是扮演者演的過度逼真,也可能是有些同學本身就很敏感,當時有幾個覺得不舒服的早早就退出了。
我是整組膽子最大也可能是感應最遲鈍的一個,並沒有覺得任何不對勁,在隊友紛紛躲到後面的時候,我還是用正常的語氣和關主對話。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其中一關,我記得是個披頭散髮的學姐擔任關主,她蹲在角落,聲音很低,參加者必須蹲下來才能和她對話,雙方之間大約有1m的距離。
為了完成劇情,參加者必須把從前一關拿到的任務道具(髮釵)交給這位扮演女鬼的學姐。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我就是那個站在隊伍最前,並且負責把髮釵交給學姐的人。她會在雙方逐漸拉近距離時突然一撲,尖尖長長的指甲向前抓來,如果參加者已經因為先前的氣氛感覺害怕,看到學姐撲上來時幾乎都會尖叫出聲。
當時我應該也是後退了一步吧,不過看到她沒有別的動作,就過去幫她把髮釵戴好,把她臉上的頭髮別到耳後──總之做了一個自認非常細心溫柔的、女友力很高的動作。
於是,我就被小隊輔阻止了。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現在想起來,的確我的行為或多或少破壞了這個情境的神秘性,我當時的心理狀態比較像是戲癮上身,覺得參加活動就要認真投入啊。
所以,我完全沒想到和阿飄(即使她是被創造出來阿飄)過度互動,原來在主辦者眼裡是一種「出格」的行為。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讓我多年後仍然難以釋懷的是,我當下完全沒有任何的不敬之意,但我還是被阻止了。
為什麼面對神秘現象(即使是虛擬的神秘現象)時,作為活人的一方,永遠是弱者、無知者呢?我連在這個虛擬情境中和「她/祂」互動的權利都沒有嗎?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夜教結束後,學長姐是這樣說:「舉辦這個活動不是故意要嚇你們,而是希望你們體會到團結的重要,害怕的時候想到你不是孤單一個人,身邊還有可靠的夥伴,就沒有那麼害怕了。」
我當時內心有點崩潰。#$%&※
訓練團結難道不能透過其他活動來達成嗎XD
你們設計了一個神秘的活動,要求所有參與者在過程中對鬼神保持敬畏,不可觸犯禁忌,最後卻給出一個如此社會主義無神論的結語,到底XDDDDD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如果我完全略過夜教作為營隊「傳統」的一部分──活動本身有什麼重要性或不可取代性──是不是有去脈絡化之嫌?有。
但是這不妨礙我覺得整個活動很莫名其妙。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學長姐有講過其他學校的夜教因為故意調戲好兄弟(?)而發生意外,顯然在他們的認知裡,諧仿的儀式、虛擬的角色扮演也可能真的招來不好的東西,事前拜拜就是在防範這個。然而這依然給我一種很荒謬的感覺……大概是,如果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明知故犯,他們要怎麼說服參加者「保持敬畏很重要」?)
絳竹🍒
6 years ago
或者說,要如何批評「知道這是假的,所以不會產生敬畏」的心態呢?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另一點反思是:當我們習慣以戲劇的、誇張的語言來表達我們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時,很難避免這樣的語言模式去介入/破壞神秘氛圍。
當然這點反思並不獨特,簡直是萬金油,你甚至可以以此質疑知識的有效性

前陣子河道流傳兩種說法,一種是「知道慈孤觀音是假的,所以不會產生敬畏,也不會過度恐懼」,另一種是「即使知道慈孤觀音是假的,依然要對儀式的外部作用有了解與警覺」。我覺得兩者的差異大概是「還有半杯水」和「只剩半杯水」吧,看起來近似,但是立足點不同,所以不是那麼容易彼此說服的。
絳竹🍒
6 years ago
-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有一點點離題)
目前來說,台灣多元混亂的宗教環境(也是言論自由的其中一種表徵)對我的正面影響,還是比負面影響多一點。
其中最重要的影響是,我對所有強化「人間」與「彼岸」二元對立、還有極端重視權威(不論鬼神本身或者中介者的權威)的信仰型態,都抱持相當的警惕。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我爸是個雖然有受洗但一年沒去過幾次禮拜堂的基督徒(以流行語來說就是佛系吧www雖然佛系基督徒聽起來就像是個混血新興宗教wwww)
我到現在還沒長歪大概就是因為,身邊幾乎沒有能強迫我必須與宗教保持密切聯繫、必須對神職人員極端服從的人存在,有的話,我通常也會出於直覺的牴觸漸漸和這些人斷開聯繫。
說到底我希望我所有對宗教信仰的接觸都是出於內在真實的需求,而不是出於人情壓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