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絳竹🍒
6 years ago
【書】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
latest #10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覺得應該在3/8結束前把這本書的書摘做出來然而沒有做到(萬惡的拖延症)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是20年前(1998)出版的書,但是裡面大多數的觀點我覺得到現在都還沒有過時。
時代限制的部分大概是作者沒有採用盡可能消解陽性/陰性二元對立的敘述方式(以她所專研的古典女性文學領域來說,這點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說是必要的。回到當時的性別場域能有效避免以今律古)。
也有類似「異性戀女性在感情挫折之後轉向同性尋求慰藉」這樣比較以偏概全的說法,不過在上下文的語境裡,應該不致讓讀者誤以為這是女同唯一的成因啦。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看這本書的過程我一直想到時報副刊做過一系列九〇年代專題「夢幻九〇」,大概是一群已經屬於中生代的作家回顧青春時代,認為九〇年代個群芳並競、大鳴大放的夢幻年代。
然而中時今非昔比,令人無限唏噓
立即下載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孫康宜此書大約分成三個主要子題,其一是介紹九〇年代美國大眾文化中的女性思潮,從激進/基進的女權爭取,漸漸轉向內省的、重探女性特質的漫漫求索。
其二是對明清時期大量湧現的女作家的研究,作者認為愈趨嚴格的禮教規訓並沒有徹底讓她們放棄文學創作,而婚姻不幸的寡婦因為較能從妻職、母職中抽身,成為文學成就最高的一群。同時也探討男性詩人如吳偉業(梅村)如何抽離自己的性別與身分,賦予女性敘事詩強烈的劇場特色。這部分作者著力最深。
其三是零散的西方文學性別觀察與譯介,例如深櫃的普魯斯特如何透過一個有女同傾向的性轉女主角(總之就是把他三次元的男性愛人性轉了)抒發他對同性欲蓋彌彰的愛(這段太過曲折我總結不來XD有興趣到圖書館翻原書);或者古希臘女詩人莎孚熱烈大膽的愛慾書寫,與柏拉圖的禁慾哲學完全可以分庭抗禮。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我的分類是按照內容大致分的,但是原書的編排應該是按照發表場域和敘述風格分的。
第一輯較多是通論類的文章,行文語調較為輕鬆,也沒有完全遵循學術寫作格式。
第二輯不論是篇幅長度和註釋詳盡程度都超過前者,並且比較針對單一主題詳盡敘述。有些是正式學術文章。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隨手把篇目打上來,這些文章集結成書之前有分散發表,只是現在應該不太好找:
◎第一輯
◆九〇年代的美國女權主義 ║ 1995.03,《環球青年》
◆性覺醒的文化意義 ║ 1995.04,《當代》
◆中國文化裡的「情」觀 ║ 1995.06.23,紐約孫逸仙中學華夏恩情文化對談會
◆「大眾文學」談愛情——七條秘訣 ║ 1995.04,《環球青年》
◆帕斯的愛情觀 ║ 1995.11,《讀書會刊》
-
*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生於墨西哥,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第二輯
◆婦女詩歌的「經典化」 ║ 1997.02,《讀書月刊》
◆走向「男女雙性」的理想——女性詩人在明清文人中的地位 ║ 1995.01.08,《世界週刊》/1995.03.05,《中央副刊》
◆寡婦詩人的文學「聲音」 ║ 1996.04,台灣大學「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
◆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柳是和徐燦的比較 ║ 1993.11,《中外文學》,謝樹寬譯
◆論女子才德觀 ║ 1993.04,《中外文學》,李奭學譯
◆吳梅村的「女性」認同 ║ 1994.08,《中國文化》,嚴志雄譯
◆莎孚的情詩與「女性主體性」 ║ 1996.08,《中外文學》
◆掩蓋與揭示——克里斯特娃論普魯斯特小說中的同性戀問題 ║ 1996.10,《聯合文學》
絳竹🍒
6 years ago
*
莎孚
(Sappho,或譯作莎芙)
*克里斯特娃(Julia Kristeva,1941-)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
絳竹🍒
6 years ago
-
絳竹🍒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哦對提醒一件事,這本對基進/激進女性主義有點敵意,認為男女實質平等的時代既然已經到來,那麼極端的女權爭取就顯得沒有必要。
以作者的背景來說,有這種想法似乎非常正常(49後遷台的外省家庭,1968年赴美留學,華裔女性的身分幾乎沒有限制她在美國學術圈的成功,簡單的說就是本人非常優秀家庭背景又很硬可以支持她做任何事),這本書的觀點有階級局限也是很難避免的。
並且她也料不到幾十年後的美國會大開保守主義倒車XD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