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 親愛的樹洞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書籍]

怕自己太懶又忘記發心得,乾脆邊啃邊寫好惹qwq
《上流老人》心得/吐槽持續緩慢下收
#裁書敘心
latest #28
未看先推汪
「零和」思考模式:當看到他人賺錢時,就會覺得自己有所損失。
立即下載
小時候聽媽媽說爸爸玩股票輸了很多錢云云,就一直覺得股票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也覺得自己絕對不會碰這種東西。
但現在又常聽到很多人說,這時代只會存錢已經不夠了,尤其是女性,更要學習如何規劃投資。
就會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該學著試試看投資,至少了解一下也好。
看到書中提到「零和」觀念,又開始重新思考這件事:
人活著的確會很花錢,但究竟會花到多少錢。
如果大概算了算,發現未來的薪水,能夠維生、生活品質不會太低,存一點急需的錢等等。是不是也就夠用了,不用太汲汲營營?
如果最後年紀大了發現生病,沒有錢治病,那也就這樣吧。人都會有死去的一天,如果能找到喜歡的生活方式、維生上也沒有太大的窘境,似乎保持著這樣的心情老去或病死,也不能算是一件不幸的事吧。
<佛教的無財七施:眼施、顏施、言施、身施、心施、床座施、房舍施>
聽起來可能很怪,我會突然反省最近是不是有點少做善事之類的。
似乎也脫離了要透過幫助別人得到自我價值感的年紀,有點像單純覺得「變得不夠敏銳了」的那種惆悵感(?
社會心理學上關於助人的研究,也顯示是否會幫助別人的主要依據,比起「性格」更多是看「時間」。
當生活被太多事物擠壓,沒空去關注他人的生活,其實反過來說,也像是對自己的不用心。
不過看到這個「無財七施」有感,主要是因為想到還有很多不是透過具體助人行為,而是透過日常與人相處而流露的善意,就有點鬆口氣平常也是有做到一些啦(自己說XDD
我想看這本!但一直沒時間嗚嗚
WindWen439:
你的讀書清單太多啦,大概還要排很久XDDD
不過這本書跟我預期的有一點不同(?)等全部看完才能說到底推不推,你可以先繼續看看心得XDD
書中提到「不要熟年離婚」(結婚超過二十年的離婚),主要觀點是貧窮及無伴。
可能因為我年紀不到,沒有很認同。目前對待離婚這件事,還是保持著「人家要離婚、就讓他們離吧」的心態。
這種重大議題,也不是旁人三言兩語就能決定的吧,他人的人生也只能他人自己負責的。
然後看到書中提出「楊百翰大學研究顯示獨居銀髮族死亡率高達32%」作為論點,覺得
雖然還沒查資料,但作者放在章節中來強調獨居生活不好,邏輯呢(?
先不論年老者本身死亡率就較常人高,獨居也並不導致短命啊OAO
<暴怒的銀髮族>提到是因為想被社會和他人認可,加上腦部老化自制力變差(大概是前額葉那部分嗎?)
其實不只是老年人,當覺得沒自信、害怕的時候,人們可能會傾向於展現攻擊性的一面來保護自己。
不過後面提到可以透過常常觸摸、嗅聞久違的紀念物品,讓嗅覺回饋回憶與記憶,幫助自己脫離怒氣,覺得挺可愛的。
沒錯,適時發發牢騷會讓心情較好,但在提到「女性更適合聆聽別人發牢騷」時,書上寫著:「女性即使感受到別人發牢騷的壓力,也可以將壓力平均分配給左右腦,因此可以忍耐到對方發完牢騷為止。」這到底什麼論點XDDD
女性是專門給男性當牢騷工具的嗎,而且很多男性也善於傾聽與抒發壓,這樣太決斷惹OAO
在斷捨離章節上,恰好有許多與最近剛好看到的一些議題相似,例如「用有品質的生活取代犒賞」、「老年搬進小房屋」、「愈會收納東西愈多」、「放棄虛榮的人際關係」
看到書名一瞬間想成«上流小孩»
m850207:
感覺書裡定義的「上流」主要是指生活過得不差,可能跟「上流小孩」的上流是不同程度的xDDD
依月
6 years ago
因為日本前幾年"孤獨死"的新聞很多吧……經濟不景氣,很多人老年後生活落到貧窮線以下
light330:
對,應該是因為這個原因~
原本也是因為聽過「下流老人」這個詞,才想來看這本書的XD 不過可能年齡層不到,感覺不是特別合胃口 (p-blush)
依月
6 years ago
就是一個抓住大眾恐懼的題材……(再年輕一點前幾年就是真希望XX歲以前能知道的事)開始上班後,真的很多人會擔心老了沒錢怎麼辦,現在賺錢這麼辛苦還沒多少存款,有辦法存到退休保障嗎?之類的
我剛剛翻了下,之前列在書單裡的是下流老人不是上流老人XD
有點好奇你原本期待的內容是什麼
light330:
不過總覺得書裡有75%左右都是常識的感覺OAQ(壞
依月
6 years ago
memorytoday: 所以我現在對這種知性書籍好厭倦喔(缺乏上進心)
WindWen439:
我原本是被漂亮的封面吸引的(喂
唔 與預期不符的地方大概是內容有點太淺顯,不過假如是寫個中老年人的確不能寫太難啦,但就是淺到覺得有點沒新收穫的fu(壞透
light330:
我是因為之前去圖書館借太多書,現在在努力還債中XD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