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21世紀的21堂課
#哈拉瑞
全文下收
【心得】21世紀的21堂課:在一切來得及之前
書名:21世紀的21堂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
譯者: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
latest #12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21世紀的21堂課》是人類大歷史系列三書的最後一本。不同於《人類大歷史》爬梳過去、《人類大命運》預測未來,《21世紀的21堂課》將前面兩本所談的主題分類,並試著回答讀者會有的疑問。
這些疑問都是哈拉瑞在各地演講或收到的回饋所做的答覆,因此這本書可以當作前面兩本的總結,但若時間有限、又想知道哈拉瑞所談的問題的話,我認為也可以直接閱讀這本書。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書內將21個主題分為五大類,分別為:「
科技挑戰
」、「
政治挑戰
」、「
絕望和希望
」、「
真相
」、「
生命意義
」。其實這些主題已經在前面兩本書討論過了,但本書又將這些主題做了更集中的描述,並分享了一些更個人的看法和經驗。
讀了這本書也許有人會認為,作者是反自由主義的,畢竟他的批判大多集中在現代社會。但他直言
認為自由主義是人類目前為止最好的思想
,帶來了人類社會的繁榮,讓許多人獲得了食物、安全和舒適。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而現在自由主義岌岌可危的原因,是因為它已快跟不上現代社會快速的轉變。當自由主義失靈,又沒有其他思想可以解釋目前種種悲慘、不可預測的狀況時,人們便會開始陷入絕望、恐慌,讓
虛無主義
趁虛當道。
第一部分「科技挑戰」所談的,也許是哈拉瑞最注重的當代問題。在我們對人類意識還未全面了解的情況下,飛速發展AI是正確的嗎?的確,就像許多人聲稱一般,AI解決了許多人類日常、生存的問題,但就像他在書裡提到的「
人類發明工具的時候很聰明,但使用工具的時候就沒那麼聰明了
」。
立即下載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AI取代越來越多人的工作後,剩餘人力將何去何從?誰有權使用AI收集、分析的資料?每個人在網路上的足跡,是屬於個人的?政府的?財團的?AI會不會終有一天產生意識呢?難道新世代人類的終極目標,只是想辦法寫出一套我們可以完全融入的演算法,然後任何決定都交給AI控制?
在AI發展的同時,我們並沒有付出同等的努力來思考這些問題
。
第二部政治挑戰,聚焦在今日的國際社會問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指出了
現今社會慢慢邁向(或已經是)單一文明
,雖然有一些差異,但大部分都認同自由、平等、博愛等大方向的價值。他在書裡呼籲,面對全球性的危機如:全球暖化、科技發展失控,必須要有全球的視野,並進行全球規模的合作。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然而
現今國際瀰漫的國族主義、文化歧視、宗教歧視,除了不能對人類目前為止最大的危機提出解決方案外
,還進一步分裂了這個逐漸變為統一、慢慢學會與不同文化合作的人類社群
。
談完了對所有政治人物來說難度都十分高的政治危機,哈拉瑞在「絕望和希望」的章篇進一步分析了
國族主義、文化歧視、宗教歧視
出現的原因或背景,以及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連串令人悲傷的現象。不得不說這是我最受啟發的章節。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開篇就先提到了最近熱議的恐怖主義。
恐怖主義並不如想像中的恐怖,相反的,它是弱小的勢力不得不採取的戰略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同情恐怖主義的犧牲者,但我們應該要意識到的是,為什麼「在比利時殺幾個人,得到的關注比在奈及利亞或伊拉克殺害幾百個人,會來得更多」?那是因為現代國家成功保障了政治暴力並不會侵犯我們的生命安全,而恐怖主義正是利用這點,在現代國家裡掀起與實際威脅不成比例的波瀾。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在恐怖主義裡,宗教顯然是要角中的要角。哈拉瑞在第12堂課裡,揶揄了他所屬的猶太教社群,猶太教並不像猶太人想像地那麼重要,它就是一群邊緣民族的邊緣信仰,因為排他性極強,反而在各地的歷史裡都無足輕重。而要說猶太教真有什麼重要性的話,那就是啟發了後世的一神教信仰。對於這點,哈拉瑞的說法是「
一神論有一點影響毫無疑問,就是讓許多人比以前更不寬容,於是導致宗教迫害和聖戰蔓延、肆虐各方
」。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也許現在許多一神宗教最嚴重的問題是:「
許多宗教都一邊讚頌謙遜,一邊卻也想像自己是全宇宙最重要的事物;
一邊要求個人要謙和,一邊又展現出集體的傲慢
」。當然宗教也有教導道德、勸人向善等正面意義。但一個人有沒有道德,實際上跟那個人信什麼教並沒有關係。
道德的關鍵是,有沒有了解「痛苦」的定義,
若深切明白什麼事情會造成他人和自己痛苦,而不會去犯的話,其實有沒有信教根本無所謂
。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那些不以宗教教條為真理、道德判斷的人,「信仰」的即是
世俗主義
。他們的主要教條有兩個,一是
真相
(
Truth
),這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也就是觀察和證據才可得;二是
同情
(
compassion
),世俗主義同情的定義與傳統宗教的教條不同,世俗主義者必須去積極理解各種苦痛。當然,我這邊之所以也稱世俗主義為「信仰」,是因為信仰它的人有時也很容易迷思方向,並落入「我們不會這樣」的陷阱。但至少,它對於真相的追求能讓追隨者們比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盲點。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然而雖然有世俗主義這個看似可信的教條,哈拉瑞在第四部分真相裡,也提到了追求真相的困難。第一是我們是靠著團體維生的生物,因此個人觀點形成的關鍵並不是理性思考,而是對於
團體的忠誠
;第二是目前社會的架構方式,讓那些不費力想瞭解事實的人,能夠維持幸福的無知狀態,而
想要追求事實的人,卻需要付出許多代價
。儘管如此,為鼓勵追求事實的行動,書內提供了兩條黃金守則。
一、如果你想要可靠的資訊,必然得付出高昂的代價。如果你都是免費得到資訊,有可能你才是整個商業行為裡的商品
(臉書既視感)。
二、如果覺得某些問題似乎對你特別重要,就該確實努力閱讀相關科學文獻
。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最後一部分「生命意義」則比較偏向作者的個人經驗談。為什麼一個知道世界如此混亂、人類沒有想像中偉大、生命其實沒什麼意義的人,能夠每天活蹦亂跳、教教書、寫寫作呢?哈拉瑞認為,雖然我們的思想、行為,都受各式各樣的外在因素所操控,但唯有一件事情是最真實不過的──
我們所感受到的痛苦
。奇妙的是,這與原始佛教教人要理解痛苦、進而超脫痛苦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他也運用遠古佛教的
冥想
來放鬆自己、感受自己,藉以覺察痛苦,並探索意識和心靈的真正樣貌。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我們面對亂象或許會氣憤、絕望,但同時痛苦也是再真實不過的感受。我們投資了許多資源在科技發展上,但我們的意識並沒有跟著那些人工智能同步進步。在科技發展尚未顛覆、吞噬、佔據我們之前,好好探索我們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也是能對抗人工智能的武器。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