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
烏鬼 Stories We Tell To Scare Ourselves With
只到4月14日。
*全文下收
巴哈小屋好讀版
latest #17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烏鬼 Stories We Tell To Scare Ourselves With》,展期其實已經快結束了,但我是上個星期才知道有這個展覽,很高興自己沒有錯過這個展覽,在此分享給大家。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如果還在煩惱年假沒有地方去的話,不妨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好好逛個展。門票加語音導覽只要50塊,若真的很喜歡,可留念的導覽手冊一樣也才50。套句現代人常講的,CP值真的超高。館內提供免費置物櫃,放置包包無負擔逛展,但請記得攜帶手機和耳機,在每個展廳前面的說明牌上掃描QR Code,即可收聽免費的導覽。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展覽名「烏鬼」取自《臺灣志略》裡的「烏鬼,番國名,紅毛奴也。其人遍體純黑,入水不沉,走海面若如平地。」從行文的歷史背景裡,可以推測「烏鬼」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烏鬼」也許是黑人、也許是東南亞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入水不沉,走海面若如平地」肯定是騙人的。
立即下載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展覽藉由這樣的主題,來探討我們對於不解事物的恐懼與排斥,正如同主題的英文「說來嚇我們自己的故事」。
那些並非事實的恐怖故事,有時是為劃分「我們」與「他者」、加強凝聚力的工具,那是必要之惡,
也是人類歷史的黑暗面。
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們(大多來自台灣及東南亞)藉由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嘗試去紀錄、凝視那樣的人性深淵,主題橫跨了外來者、移民、異教徒、酷兒、殖民、戰爭等。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逛完展時,我突然想起了小學時發生的事情。那時我問父親「台灣是屬於東南亞還是東北亞呢?」父親的眼睛沒有離開工作台,回答道:「台灣是屬於東南亞。」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小時候我是十分崇拜父親的,畢竟他是某個水庫上游的小村莊裡,邊幫忙家務、邊照顧弟妹,但還是考上縣裡第一志願的人。然而幾天後國小老師的抽考,我才發現在地理的分界上,「台灣屬於東北亞」是多數人的共識。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然而,以近代歷史來說,我總以為台灣與東南亞諸國比起真正屬於東北亞的日本,是親近許多的。
我們都背負著不同卻又相似的殖民的、戰爭的、種族鬥爭的、身分不斷變換的歷史。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展覽由藝術館入門左側的走廊開始,左手邊布置成東南亞諸國的歷史時間線,右側的展廳則是台灣藝術家顏忠賢以七下西洋的鄭和為靈感,頗有祭弔意味的作品《三寶殿》。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足跡遍步南洋,以此作品為開場是再合適不過了。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為了不影響觀看體驗,以下我只約略介紹3個我非常喜歡的作品和幾張照片,最後提供以我有限的閱讀經驗裡,幾本跟這些主題有關的書。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賈凱‧斯里布特(Jakkai Siributr)
泰國藝術家,本次展覽最喜歡的藝術家。他以自己擅長的織品,敘述了泰國南部北大年(Patani)地區的佛教泰國與伊斯蘭穆斯林之間的衝突。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更衣室》Changing Room
互動式的設計,觀看者可以穿著泰國軍外套(上面繡著泰國穆斯林的生活情景),又同時戴著男性穆斯林戴的白色小圓帽,小圓帽反面凹過來,又變成了迷彩色的軍帽,繡著泰國軍國主義形象與屠殺穆斯林的景象。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78》
紀念泰國南部城鎮德白(Tak Bai)78名示威者死亡事件。黑色的外觀象徵伊斯蘭教的卡巴天房(Kaaba),裡頭放著繡有78名受難者名姓的穆斯林傳統白色服飾。那些名字乍看之下是阿拉伯文,仔細看卻又會發現泰文字母的影子。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梁廷毓《斷頭之河》The Beheaded Stream
非常非常喜歡的作品!敘述了我幾乎忽略的「原客衝突」這樣少見的題材。藝術家在原始泰雅族獵場的關西、龍潭地區,詢問客家耆老,並錄下用擲筊的方式,與土地公、三山國王、無頭鬼詢問原客衝突的種種事情。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堤莫斯‧庫斯諾(Timoteus Kusno)《老虎之死》The Death of Tiger
我對於民族的原始傳說都十分感興趣。《老虎之死》用「偽」紀錄片的方式,描述了印尼在1791年,在日惹由王室舉辦的鬥虎節(Rampok Macan),除了影射當時統治者的無上權力、觀眾的噬血,以及暴力的合理化,也同時指出仍存在在現代社會的對他者壓迫的意識形態。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相關小小小小小小書單:(涉略有限,本數不多,歡迎各方補充)
非小說──
藍佩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
儘管已經是舊書了,卻依然在我心目中神書之列。內容雖然偏論文形式,但行文簡單流暢,田野自然生動,書內部分的現象,還持續發生在台灣。
阿潑《憂鬱的邊界:一段跨越身分與國族的人類學旅程》
什麼樣的人就會寫下什麼樣的遊記。阿潑的東南亞遊記裡沒有吃喝玩樂,有的是對歷史、對殖民、對種族、對邊界的思辨與追尋,極其浪漫又深邃。展內所探討的主題,在這本書裡都可以找到。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Anne Fadiman《黎亞:從醫病衝突到跨文化誤解的傷害》
故事場景雖然在美國,但病人黎亞與病人的家庭是越戰在美國尋求庇護的苗族人,記錄了醫病雙方在語言不同的情況下,造成的誤解與傷害,內容橫跨了苗族的歷史文化,以及移民到美國的處境。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小說──
Eka Kurniawan《美傷》
印度尼西亞魔幻寫實文學作品,主角為荷蘭兄妹相戀後生下的孩子,擁有四分之三的荷蘭血統,身上有著印度尼西亞古老的詛咒。歷史維度橫跨荷蘭殖民時期、二戰、印尼獨立、印尼內戰。
吳明益《睡眠的航線》
台灣二戰少年兵與其後代的故事,敘述戰爭的傷害、記憶傳承、身分轉換,以及活在沒有戰爭時代的我們,要如何去理解戰爭。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