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今天跟兩個日本男生聊天,講到關於生不生小孩。
我說我會想生小孩,他們相當驚訝的說:『會說想要生小孩的男生真的很不常見。』
他們就侃侃而談說:『生小孩是很自私的事情,小孩不能選擇要不要被生出來,父母還有可能把自己的期待施加在他們身上。』
『還有人是為了有人陪,有的人則單純喜歡孩子。』
不過卻說:『要是女方說想要孩子那就會生。』『為什麼女生都會想要孩子?』
總之就是各種反對意見。我其實沒有預期他們會是這麼強硬的反對派,還以為頂多就隨口說說生小孩的缺點,最後還是會生小孩。
其實這還讓我蠻衝擊的,原來他們真的是這樣想、原來日本真的是一個少子化的社會(樣本=2),原因就出在價值觀上面。
latest #8
他們說的反對意見我認同,生小孩確實是很自私。
不過人本來就是自私的生物,任何付出(即使是無條件的),也一定以某種形式得到回報(心靈富足、逃避心理等等)。
任何的行動一定都是出自於自私。
如果可以接受自己是自私的,這樣就算生了小孩,只要刻意去避免自私的行為,我認為是可行的。
給小孩足夠的自由(金錢、選擇權等)、適當的指導。是我心中最理想的父母的形式。
===========
其他還有來日本才真正被衝擊到的價值觀
如果重複講的話先說聲抱歉,不記得之前說過什麼了。
1.
擁有 『亭主関白(ていしゅかんぱく):大男人主義、物化女性』 價值觀的人還不少(大概一半一半)。
重點是連女生都是,真的有女生會說他們喜歡這種男人、喜歡被這樣對待。
真的是讓我蠻不舒服的。
2.
很做作這個大家都知道。(說不定是台灣人太直)
很好笑的是,就算是私底下,想說一個人的壞話也不敢直接講,都講一半的,因為不直接講,聽的人也不幫忙講,沒人幫腔話題就結束了。
像是:
A:話說,那個Q學長,
B:嗯。
A:之前有一次自己的工作都沒做完就先回家了。
B:嗯。
A:我就幫他把剩下的做完了。
B:是喔,好辛苦喔。
<<對話結束>>
3.
討厭英文到極致
看論文竟然會用google翻譯整篇文章,然後讀翻譯過的版本,會印出來還畫重點。
研究的ppt或是文章報告之類的,也都用日文寫。需要用英文的時候也是google翻譯整篇。
作研究也都不太看英文論文,寧願去查數年前的雜誌、讀日文整理好的專書,也不查最新的論文\review。
同級生/後輩 看到我查英文論文、讀英文論文就一直誇我超強超厲害。明明我讀的速度超慢、英文也不好。
==============
還是說不定是我比較奇怪,他們的價值觀跟行為都蠻普通人的....
順帶一提,
不知不覺,總覺得自己越來越能看到一個人的缺點了(當然也有優點)
跟人講話的時候,有時候看到對方的反應會知道自己做錯了(不符合日本人期待),之後自己再反省或是思考更好的解決方案。
整理思路的會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解釋”事實”,最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範本/template可以用。
雖然很方便,不過到最後就是滿是成見來看人,所以我都盡量以很柔軟的方式來待人接物,以便隨時修正。
話雖然是這麼說,不過很多時候日本男生表現出某種範本模式的時候我一瞬間就可以知道:『幹這個傢伙是大男人主義的渣渣』,害我很不開心。
最後還要刻意去找這個人好處,不然真的相處不下去。
我也覺得小孩很可憐,未來資源越來越少,越年輕的要越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