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很努力的在證明自己和中國國民黨本質上的相同,為了表示崩潰,請容許我喊:“支持民進黨支持簡舒培!支持蔡英文支持簡舒培!"
整理一下我的想法,首先數據顯示英和柯的支持者重疊度最高,且同時納入民調時英能從柯身上分到的票比賴能從柯身上分到的多,顯示英要爭取更多額外選票最有機會的來源就是柯,換句話說,藉由英之名打柯,促使柯的支持者不再願意支持英,就是對英最有效的攻擊方式,同樣的把英擴大到民進黨對柯時也是如此,這就是簡舒培現在在執行的動作。
簡舒培還未像王世堅一樣完全小丑化,無從得知她是否有意要打擊民進黨,但去年選舉時複數位的民進黨員表態過寧願中國國民黨贏也不要柯文哲贏,或許民進黨至今仍保持著這樣的想法吧。
換句話說,以柯粉的樣貌去攻擊英粉也會達到同樣的效果,更何況許多人早就把柯的行為(尤其是兩岸方針)解釋為柯在攻擊英了。可是實際上,英跟柯在兩岸關係上的處理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
首先,從數字來看,台灣人民的反中意識從馬政府到英政府反而是下降的,可以說政府越是正面抵抗中國,就會使人民反過來退讓,公投正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此我會認為政府才是負責退讓調和的角色,人民才相對的有表示(不論反中還親中)的空間。
以公投舉例,理想狀況是政府抗中、人民也抗中、且選手還是能比賽(但目前不可能)。實際狀況是政府不表態、人民縮了、選手可以比賽。柯粉想像的樣子則是人民反抗、政府負責當和事佬讓選手還是能比賽。所謂英與柯相似的地方就是指兩者只是人民與政府的角色互調而已。相較於中國國民黨,英柯兩人仍然皆是偏向獨立的那方。
柯粉想像中的柯其實比英還獨,但這個講下去就冒犯人了,所以請把這件事當做妄想。那麼我們假設柯是友中好了,因為最大共同敵人是中國國民黨的依中(依賴中國),若英的抗中無法取得多數民心,定位上被認為往中間靠的柯才有機會與依賴中國的族群抗衡,這在選舉上完全是合理的定位,所以為什麼柯說英的民調夠高的話就都沒有這些事情,因為柯的定位是對抗依中的第二防線。
結論,以蔡英文的名義、民進黨的名義、民主自由的民意攻擊柯文哲親中,或是反過來以柯文哲的名義攻擊民進黨,都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最為樂見的事。
賴英之間、以及民進黨與柯這些鳥事搞到現在還是這個樣子,問題實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