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昨晚落日時分,我像印度人一樣坐在屋外,什麼都不想,純粹感覺宇宙的寧靜與力量……三年多的沮喪、恐懼、擔憂的潛意識印記仍然留在我心內,但已埋藏入土。我希望是永遠長埋土中。唯仰賴辛勤工作與練習自我暗示,才可能將這憂鬱的惡魔壓制下去。我得承認,我在第一年之後的主要問題是恐懼……一個人樂觀與否無關發生何種不幸,或是對未來抱持何種期待。一個人可能相信這不是個快樂的世界、地球會變得更寒冷死寂,自己會遭逢苦痛、失去朋友、榮譽、財富,但仍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歐文・費雪
(引自《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
行者。
6 years ago
(費雪罹患十九世紀最嚴重的疾病:肺結核,經過六年休養,取印度哲學用於養生,逐漸從肺結核中康復)
行者。
6 years ago
---
邱吉爾曾對妻子坦承,即使「當一切走向災難與瓦解,我還是充滿興趣,躍躍欲試,覺得快樂」。
凱因斯就和邱吉爾一樣,這世上的問題帶給他的鼓舞多於沮喪,他無法抑制一股要讓情況變得不那麼壞、好情況變得再好一些的衝動。
(NASAR描寫天才的人格特質時顯然注意到天才們對於快樂的定義與眾不同)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