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our的英文口音好輕,而且講的是英國腔,要仔細聽才能知道他是法國人。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再次後悔去聽演講www不是因為他講的很不好,或是理論不好。而是演講這種活動本質有一個問題,就是無法講太深入的東西。
整個演講內容,只是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XD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從台灣看蓋婭
今天是921,因此北美館安排在這天演講是有意義的。
台灣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颱風帶上,是很容易體認到地球是變動的這個事實。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氣候變遷為什麼那麼難
明明是戰爭等級的危機,為什麼我們沒有拿出相對應的政治態度?
A1:因為氣候變遷並不只關於自身,而是牽涉到了政治問題(想想川普退出巴黎協議),這讓我們窒礙難行。
A2:我們處在一連串的新問題裡,包含:
我們處在什麼時間裡?(人類世Anthropocene)
我們在哪裡?(臨界區critical zone)
我們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行動?(in agency)
人類世
地質界已經正式認定我們正在所謂的「人類世」。我們不只影響了人類和周圍的環境,還正式影響了整個地球。
妮爾波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臨界區與蓋婭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但真的是在地球上嗎?我們常把地球想像成巨大無比的土地,但實際上我們只生活在薄薄的一層土地上。
這層土地是各種生物交互作用而成的。因此我們在談環境時,不能用我們自身的角度去看,而是用更宏觀的視角。
蓋婭並不是活的,但生活在上面的生物和各種交互作用,讓祂不斷變動。
我們必須去除一直以來的觀念,去看清我們所住的房子的地基是什麼。(如同「性/別」這個名詞的概念一樣,我們必須去創造和定義「自然/文化」這個新名詞)
行動
全球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彗星,要撞擊蓋婭。
資源鍾顯示,若每個國家只消耗自身的資源,那美國只能撐三個半月。
如果要美國人「縮衣節食」,讓他們撐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會發生什麼事呢?
也許這次的台北雙年展「We are not live in the same planet.」是一個理想的場域去實驗、去探討。
藝術真的是無用的嗎?2020台北美術館雙年展並不這麼想。
----------
台北雙年展真的是品質保證,所以我才很少去華山松菸各種展覽。那些展覽大部分對我來說又貴又空虛。北美館展覽的門票通常在200以下,當代藝術館只要50,真的是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