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latest #25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還沒有什麼線性想法,先感嘆一聲配樂好棒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Arthur每次大笑都讓人好想替他哭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對,這部片裡沒有人在哭(除了最開始Arthur的一滴淚)很重要,笑聲與憤怒之間消失的是悲痛
立即下載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和小孩子們的關係總是被成人粗暴中斷。槍從褲管裡掉出來,Arthur作勢要病童們保密那段,影院裡只有極少數人跟孩子們一起笑出聲(包括我)似乎就說明了些什麼XD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我竟現在才領會為什麼得是勞勃狄尼洛!計程車司機!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發現自己真的偏愛這種肖像畫式的獨角電影,瓦昆是個了不起的畫家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Arthur就像笑話本身一樣,在某些人看來是creepy,在某些人看來是拙劣可悲,在某些人看來是真誠易懂的,全看觀眾的主觀視點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應該不是我過度聯想,這部很有傳承60末70年代寫實電影的味道,挪用的原初材料來自漫畫更是有意思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編導的brutal honest讓我感受到了好久沒在電影院感受到的平靜和放鬆,完全對敘事放下戒心。精神疾患者身處人群中無法自控的突兀與難堪都如此真實,毫不美化,毫不掩飾的真誠。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殺了人的Arthur和唯一對他友善的侏儒同事共處一室,那整個場景的恐怖、喜感和心酸真是頂尖的喜劇家才設想得出來。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創作這部電影的所有人都是真正了解自己在表達的事物。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令我感到安心的核心訊息卻讓部分觀眾感到反感和畏懼,這似乎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He is a simple man, he finds a simple way out in the end. That's it.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瓦昆賦予Arthur的柔性氣質和情感也很值得注意,這讓他是無法被輕易代入某種預設男性形象,所謂"平常人"的,他並不符合平常人的標準。他之所以是不合格的男性、飽受故事中其他男性攻擊不完全是因為經濟狀況、精神狀態或其他什麼,而是他作為異性戀男性(他人預設)卻有強烈的陰柔特質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而這樣的陰柔特質最後和極端的暴力結合為一體,我想這可能才是觸動如此深層恐懼的真正原因
和漾
6 years ago
taxi driver的對照真的是蠻有趣的,改天應該來從看這部跟modern times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cavale: 有一個俯視鏡頭Arthur坐在沙發上舉槍抵著下顎簡直就是照搬來的....瘦骨嶙峋的身形也極其相似,Travis和Arthur的疏離卻有近乎對反的特質。我覺得這是anti-hero形象演化史的一次重要蛻變。
片裡選擇採用的Modern Times片段含意也是很掉san值((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David Bowie-Russell Harty Interview 1973另外還有一點可能有點藍色窗簾(?,Joker上節目的場景讓我瞬間想起Bowie這段時期的interview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Joker和Arthur的關係並非一個人格取代另一個死亡的人格。從頭到尾就沒有Arthur和Joker之分,有Joker的扮相保護,內向的Arthur才得以展現一切情感。這是一個敏銳到無法自欺,卻不斷被謊言擠壓和截斷的人從只能以片面示人到完整"舒展"的過程。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至於精神病徵和暴力的連結......從局內人的角度,只能說社會認知層面的正確建構固然重要,但為此把作為獨立個體的感知徹底和暴力面向的關聯撇清也是另一種隱性歧視。更何況暴力在這部電影裡就是背景構成,是未被定義為病徵者不需戴道德面具時的面貌。
魅禮⊕Sinikov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