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中心理諮詢師的應對方式非常有問題,正常的諮詢師應該要以一種傾聽的態度,幫助對方探究自己內心的想法,才能找到只有自己了解的那塊心結,進而接受並處理;而不該以問責的方式應對,這樣只會讓對方認為不受重視,甚至致使對方出現防衛心態,那這場諮詢可說是失敗的。
2. 資訊接收後,每個人的大腦資訊轉化方式有所不同,有些人傾向轉化為正向情緒,然而有些人卻傾向轉至負面(這種不同的轉化模式,與思考模式、或者與大腦某些機制有關,不容易主動改變),如果這種負面情緒/壓力堆積潰堤,出現傷害自己或傷害他人的行為,都不需要覺得奇怪。
3. 愛不可或缺,即使對於陌生人。你不會知道哪天不經意的關懷,會讓某一個人的世界由黑白變成彩色。
4. 主角遇到的人&事實在太糟糕了,忍不住該慶幸自己不是生活於那種城市。
5. 正常人是什麼,只要能思考能吃能睡就是正常人?還是活的跟大多數人一樣才是正常人?如果發現自己跟大多數人不一樣怎麼辦,假裝自己活得像正常人?還是...放棄假裝?
6. 卡內基的溝通與人際關係第一條: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7. 這部電影蠻適合作為反面教材,提醒自己經意/不經意的冷漠,都有可能使對方受到傷害。
8. 如果對於精神病的案例有興趣,從漫畫《住院醫生PGY 第9~13卷》入門,算是個不錯的方式
9. 8.不該稱呼為精神病,應該改稱呼為「精神障礙」 (詳請google:精神病真的是一種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