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旋
6 years ago
(奇怪的思考)
放空中突然想起了關於助人工作者心理耗竭的那個章節,為了保護當事人和諮商師所設下的種種諮商條款大概就是心理資源的保險絲吧。

所以我一直在想一些事,關於輔導與諮商之類的資源,其實真的沒有辦法成為問題的萬靈丹,並不是說全然無用,而是回歸問題的根源是在用當事人本身能否恢復到處理自身問題的狀態。對於比較消極狀態的個案或是非自願來談者而言,沒有辦法馬上解決問題或是其他人無法代替自己解決的情況下,其實助人工作者要花費許多的時間引導當事人去找出問題的核心,又在當事人反覆起落的過程中逐漸磨損自己的能量,不得不說,真的是非常耗損心理資源的一件事。
♈飛旋
6 years ago
再來就是關於無法處理的情況,當事人的移情、自傷、傷人...等情況其實是家常便飯,助人工作者也是人類,要承認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教科書上教給我們的流程是轉介、通報...等等標準程序,處理上沒有問題,但是當事者的問題依然存在,假設一直嚴重到不停被轉介、醫療卻未能感受到改善,也知道諮商關係的限制就是如此,會不會就一直在某個痛苦的迴圈中打轉呢?(又或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只要做到自己能力所及,剩下不用想那麼多,因為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再繼續下去替代性創傷也會將自己吞噬。)

搞不好是只有我想的太遠
至少我的同領域同學會跟我說下班了之後同理心就要付費了,雖然殘酷,但也是最實在的自保方式吧。
⚃ • ⚂
6 years ago
消極狀態真的很消磨彼此,不斷進進退退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對方,又要一再面對相似的問題
特別是當事人又把自己隔絕在真實外或規避選擇帶來的責任時,我會感到很無奈
♈飛旋
6 years ago
zona15: 謝謝妳的分享,在助人領域的心理承受度和問題處理技巧確實要有一定的程度才能好好顧及自己和當事人,我很佩服所有的助人工作者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