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政治歸政治,女權歸女權?
這幾天看到河道瘋轉一篇批判芒果台綜藝強行「改造」女性嘉賓的文章,我好奇去找了那個公眾號發過的東西,其中有一篇叫做〈香港廢青給中國年輕人上了一課〉。
看到題目大概就能想像內容在談什麼。我就不增加他的觸及率了,只把他粗體標紅的一段節錄如下:
latest #11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如果我们能从香港废青的暴力里,怜悯小我的脆弱不堪,认识到西方政府机器的残酷无情,感恩当下生活的幸福祥和。那么,这将是他们烧杀劫掠几个月来,唯一能产生的积极意义。……建立秩序规则需要几十年,破坏秩序规则只用一个月。」
這篇文章寫得比很多官媒溫和很多,但實在不難想像他要傳達的是什麼,這個名為「青年大院」的公眾號,預設的讀者群是90後、00後年輕族群,他想要塑造哪一種集體意識和價值觀不言而喻。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也不是要大家完全的以人廢言,只是想說:接觸中國這些所謂「進步派」的公知、網紅時,最好保持一點點基本的警惕。
如果他們能用煽動的語言去提倡女權,就有可能用同等煽動的方式推廣他們認為「正確」的價值觀。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就我這幾年粗淺的觀察,很多在中國推廣女權、LGBT平權、家暴防治議題的個人或團隊,常常會面臨「你們是不是被外國勢力操縱」的質疑──他們愈關注公眾議題,愈需要反覆對群眾證明「我並沒有背叛國家的可能」。
立即下載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豈止要「又紅又專」,這些女權公知必須「更紅更專」,才能獲得「在討論公眾議題時不被失去理智的群眾叉出去」的基本保障。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NBA聲援香港抗爭的時候,許多飯圈女孩嘲笑支持NBA的男性觀眾是「跪族籃孩」。當然,兩性的戰爭從來不是這件事的重心,但是,當女性必須用「我們比男性更有集體意識」、「我們比男性更愛國」來爭取話語權的時候,就已經隱然透露出:這是一場雙輸的戰爭。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剛看到河道上有人轉了微博大V「弦子」質疑武漢不該封城的文章。
弦子是個非常關注性別議題的公知,但我對他印象最深的是這一篇,針對傅榆在金馬頒獎典禮的發言而寫:金马昨晚最大的矛盾,其实是台湾年轻人和台湾那些已...
弦子的語氣在眾多譴責分裂的敘事裡面堪稱是「溫柔」的,然而當我看到這篇滿滿都是自以為是的文章,心情只能用困惑來形容:你是在說你們自己吧???這篇文提到的每一個「臺灣」,換成「中國」也說得通不是嗎?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打出這些話的同時我也多少有自我反省,就,批判某個人「雙重標準」的時候,至少要意識到「雙重標準」原是個獨厚質疑方的武器。要求沒有完整言論自由的女權公知們,對更大的、無所不在的結構暴力保持「同等的批判力度」,是完全不可能的,我甚至可以說,相對幸運的臺灣人永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一群。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他們的言論保持警惕,多花一點點時間去求證,檢視他們說這些話的前提和理由)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比起批判弦子這樣「愛國」的女權倡議者,我覺得更應該把目光放在那些擁有完整的言論自由、擁有優渥的學術資源,但依然為專制搖旗吶喊的人身上:
【評論】卡維波事件不是「假左翼現形」,而是左翼本身就是邪惡的 作者:余杰 -六都春秋 LADO POST我沒有完全同意這篇文對臺灣左翼的看法啦,但是那是另一個話題了,有空再展開。
從甯應斌老師先前的一些發言,他這次的自爆並不讓我意外,但我看到的當下還是比預想中還要難過(我以前轉了很多他的文章(ryyy
臺灣的左統公知自從同婚議題浮上檯面後,就一直自居於「邊緣」的位置,對同婚發表很多文化批判,這些自詡最進步、最前衛的聲音,到底是對政策發揮了應有的監督效果,還是「恰巧」與龐大的保守勢力合流,就非常難說了。
絳竹🍒
5 years ago
提到卡維波好像也該提一下何春蕤。
不可否認的,何春蕤老師對臺灣的女性解放運動有長期的投入和貢獻,但他對民主制度的不信任、對當前性平政策的真實立場,其實很容易在字裡行間看出來:
何春蕤:性別治理與台灣民主「在政府建制的支援和鼓勵下,知識學術與通俗文化領域裡同時進行著與綠色執政相互呼應的台派文化建構工程,性別正是其中重要元素。」這段話不僅暗示性平政策的推動是執政黨獲取政治利益的工具,更將之與「台派」的標籤進行連結。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更讓我細思恐極的是,何春蕤曾經到北大進行一場相同主題的演講
加粗這段很值得注意:「這種普世往往有著國際政治作為支撐。各種媒體操作、國際公約、跨國NGO、全球風潮所形成的,不是一般的普世,而是有國際力量支撐的普世,背後則往往是特定的西方意識形態以及政治利益。」
我很難直接判定此文有對中國當局輸誠的企圖,但是當中的政治意涵已經相當明顯:何春蕤將自己(以及臺灣的性權派女性主義者們)擺在一個「對抗西方文化入侵」的戰鬥位置,我們可以輕易在中共文宣中找到相似的修辭。
絳竹🍒
5 years ago
剛剛和朋友討論到「包子」變成禁詞這件事突然想到,李銀河老師寫過這篇文章:
李銀河:從習近平吃包子說開去--評論--海外網

我不確定李銀河老師是被塞了幾顆口球……可能是她之前支持過薄熙來,所以現在必須趕緊自清。
反正自從看過這篇文章,我就不太相信他們的主張真的具有多高的「反動性」了。
絳竹🍒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先前還有個異想天開的博主說,可以找李銀河老師為天一被重判十年這件事發聲,我覺得還是不要想了,李銀河能夠主張如此激進的性解放理論並且直到現在都沒事,背後一定有吃瓜群眾難以參透的理由。她的言論一定是小心地控制在安全範圍內的(ryyyy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