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某位知名新興翻譯作家的代表小說作品,開始疑惑為什麼大眾讀者給他的評價那麼高
認真地說就算不管那篇明顯不是致敬層級的短篇,其他作品也都有濃濃的致敬某兩位作家但不成功的感覺。
主要的敗筆還是角色太平面,即使說是時代小說讀起來還是覺得歷史都是背景板的感覺,當然這是跟其他讀過的台灣歷史題材相比的結果
思考一下自己評價如此之低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印象差加上不太能接受太煽情的寫作手法,然後就是另一個寫同樣題材的作者在不論是妖怪、類型還是思想的處理上都比較符合審美
最後補充一下,複製推理小說結構然後完全沒有更新,被罵抄襲這件事沒甚麼好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