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看了一大堆有的沒的各路神仙的發言,基本上緊急命令大概是個人覺得比較合理的解方。
latest #9
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其實從一開始就知道台灣的防疫措施基本上就是滾動式修正,每天補破網,各種臨時措施基本上都是每天看變化決定,做了再隨輿論修正。這種人類突發災難不可能有一套完美的SOP,這個作法基本上是很正常的。但以現今立法技術就是怎麼立都會有破網,不可能滿足這個需求,空白授權條款太誇張又被說違反授權明確,那基本上就是緊急命令可以符合了。
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其實政府初期在動用公權力看得出來算是克制,所以大甲鎮瀾宮的事情也是各路喬到最後一刻,都沒有動用限制集會的權利。當時內政部長跟陳時中都登門拜會,顏清標跟陳時中說這件事情不是他們一間廟可以決定的,陳時中跟著說服其他公廟。

限制集會這條線不是不能畫人數(其實歐洲一堆國家也都禁了),但動用到這條必然輿論上又會面臨新一波的壓力。
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今天有人說這個非常突然的禁止出國措施感覺上是被逼出來的,看完覺得有點道理。侯友宜出來開槍,鄭文燦說要跟進,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基本上大家都很清楚地方政府沒有這個權限,但是這麼多地方政府出來開槍了,指揮中心要當做沒看到基本上是很困難的,否則今後地方政府亂七八糟的各自為政也是很大的問題。指揮中心既然要有反應,當然也可以說地方政府沒有權限,表示反對,但是這樣顯然會招致另外的第一線家長的擔憂和反彈,最後的結果就是很急就章的大家一起來限制。這個畫線的方法確實不能說好,也很多人提出其他畫線的批評了(不過有些論者提出的封鎖方法我覺得不是很好⋯),可能後續也會陸續檢討,雖然感覺的出來目前在邊界的封鎖上,台灣的作法除了第一波封鎖中國外,基本上都偏向保守。
立即下載
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另外希望這個時候漫談自由與限制的邊界的各界神仙可以不要只有抽象的論述,提出可以符合防疫需求,並且論述者認為合理畫線方式的具體措施,這樣大家可以針對措施進行具體可行性討論,這個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無用的清談。

這種大規模的防疫確實就是國家總體戰的另一種模式了,我今天看到有人在嘲笑下一步要不要戒嚴,反正防疫視同作戰,覺得非常不愉快,這種行為跟嘲笑芒果乾沒什麼兩樣。
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TJ Chang今天寫了一篇文章非常有趣,「把人命當成理論的獻祭品」這句話很有意思。以及文章裡面提到,如果永遠都有人一直在阻止不能做什麼,導致政府一事無成,最後的下場就是可以做「任何」事情的人,都有機會成為領導者。

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當初英國首相選舉後,TJ Chang寫了一篇文章,現任英國首相競選時基本上也被主流報導批評的一無是處(可能跟當初川普競選的形象沒差多少),結果最後結果出來跌破大家眼鏡。TJ Chang當時就提到左派的論述越來越沒辦法應付許多全球化的現代問題,而告訴你要築牆的保守主義者,至少看起來是針對問題提出具體方法的人。

作者批評劉靜怡等內容我不熟不comment..

https://images.plurk.com/4hZWqXO4Paa1khqGwGRF4M.png https://images.plurk.com/33HQcaYvSbWeZS0oqHEAqI.png
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當然,太誇張的空白授權確實不好,所以緊急命令該用就用,措施不好也可以批評,但真的減少清談,大家一起想辦法把事情做好比什麼都重要。

在防疫的黃金原則就是減少人員移動的前提下,那種一邊認為不能用輿論壓力要求人員自制,又一邊對國家限制人民出國各種舉措(而且實際上也一堆國家在做了)都有意見的,我不知道該不該說這就是把人命當成理論獻祭品。

原則很簡單,有意見可以,監督確實也需要,但具體的舉措盡量拿出來,今天吳崢直接提出緊急命令的做法我就非常欣賞(後來也看到不少人提,包括胡博硯教授在內)。
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最後還是要說一下如果政府繼續顧忌太多不敢跟上多數國家,實施至少入境強制隔離兩週等統一邊境措施,後續一定會繼續時常為了因應各種個別奇怪的漏洞或事件,在畫線這件事情上被搞得雞飛狗跳,嚴重甚至可能一口氣侵蝕掉原本早一個月佈局的成果
森林之中
5 years ago
補充一個我前幾天看到還滿有趣的措施,要求所有入境人員入境後居家隔離兩週,入境者可以自費在一定期間間隔內做兩次檢測後解隔離,這樣可以把隔離時間壓縮在一定程度。不過這樣玩的前提是檢測能量還有空應付這些機場入境旅客,這個做法在精確度夠高的快篩出來後會更可行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