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新人結婚的時候,不應該把手搭在聖經上說:既貧窮富有,健康疾病,都致死相伴。” 應該把手放在《進化心理學》和《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上宣誓:我將違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遠愛你。
latest #9
澄子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戀愛始於心動,心動來自幾種原因。被對方優秀的個體條件所吸引,例如身高體型身材顏值之類的外貌、某些領域卓越的才華、利他屬性的性格等,能有效適應環境提高生存概率的可能性。會被其吸引的原因來自基因。
與優秀的個體交配能繁衍出優秀能適應環境及容易吸引異性能提高交配概率的後代,而缺乏此類基因的人類在繁衍上無法誕生較為優秀的後代,相對容易在自然選擇下被淘汰,基因無法延續。
不夠優秀就意味著無法在適應環境的生存競爭中勝過別的物種乃至同類,再自然環境及群體社會環境一陣毒打後,淘汰剩下的就是當今現存的主流人類,而這種擇優繁衍也將持續下去。戀愛是環境選擇後來自基因自我延續慣性的行為表現,能戀愛的個體基因有更大的機會延續下去。
澄子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在遠古時代,東非大裂谷形成,裂谷某一邊的古猿因為森林消失迫不得以逐漸演化成在地上行走的身體,而直立行走得處理地面信息的增加,進而迫使腦袋不斷增大。但環境壓迫導致的演化方向並沒有完全兼容原本的古猿身體構造,直立行走的大腿直接壓縮人類的產道,增大的腦袋更是直接造成生育困難,對人類女性來說生產就是一場痛苦的災難。
演化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使人類延續下去呢?一是增加產道收縮的力量,把胎兒擠出,二是不讓胎兒腦袋長太大,出生以後再發育。故對比其他動物身體在出生時發育的情況,人類完全是早產兒,剩下等出生之後再發育,生活能力極差,必須要父母照顧才能生存。
澄子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所有生命都是因為前代繁衍留下自身基因才會存在,無法或不想繁衍的生命都已滅絕在時光的長河之中。原始時代人類女性自己生出來的孩子能確定是來自自己的基因,那麼養大自己孩子就沒什麼顧慮,為了能讓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會無條件養育孩子,這就是母愛產生的原因。
男性則不同,即使與女性進行過交配行為也不能確定是攜帶自己基因的孩子,而且男性不會懷孕,生育成本對男性來說非常低,所以男性為了讓自己基因更廣泛的延續下去會不斷的找不同女性不斷交配,最終獲得更多讓基因複製的機會。
這在動物界也是普遍現象,多數動物只有雌性在養育後代,而雄性早已消失。少數動物也是在壟斷交配權不讓其他雄性有機會與雌性交配的情況下才會幫忙照顧後代。
澄子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所有雄性本質上都是人類一夫一妻制道德標準上的渣男,這是所有物種能繁衍至今從基因裡就決定的。對多數動物來說雄性渣不渣無所謂,反正自己就能養育後代。
但對古人類來說就不一樣,由於人類是早產兒,養育所需的資源與照顧難度,女性無法單獨承擔,精力投入在照顧孩子後,基本也沒有時間精力去獲取食物。於是女性就要想辦法把男性留在身邊,為自己遮風擋雨獲取食物並幫忙照顧孩子,增大自己基因延續下去的機會,為了增加自身基因延續率,古人類女性也開始演化。
延長發情期就是一種留住古人類男性為其服務增加基因延續機率的方法。通常動物雄性的發情期會比雌性長一點,雌性發情期延長雄性也會跟著延長,導致最後人類也沒有了發情期,或者說一年四季都是發情期。
澄子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古人類女性全年無休的發情期一定程度拴住了一個男性,同時一直待在一個女性身邊也增強了男性對自己後代的辨識能力。當男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確認自己後代之後,父愛也有了產生的條件,為了後代爭取食物及生存空間就成為男性會去盡力做的事。
在全年發情期導致兩性互相綁定的情況下,如果一個男性耐不住本能出外散播基因,就也無法保證女性不會與其他男性交配,若此時女性剛好懷孕男性就得為別人撫養後代,降低自己基因延續機率。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守住一個女人並增加交配次數,才能保證生出來的是自己的後代,孩子才能得到父母雙方的照顧。
澄子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而濫情不負責任的男女性後代無法得到父母雙方的照顧,死亡率偏高,在自然環境選擇下基因逐漸衰微。主流的人類社會開始走向一夫一妻制,共享資源與雙方的利他屬性,愛情產生的理由也由此奠定。
但人類濫情的基因並沒有因為自然選擇完全消失,也是在一夫一妻制的社會裡出軌仍層出不窮的原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