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pm5
says
5 years ago
最後一個知識人:末日之後,擁有重建文明社會的器物、技術與知識原理
我覺得這本書被包裝成「末日後重建人類文明的技術手冊」來賣,或許能找到比較多有興趣的讀者,畢竟這類主題的書似乎也慢慢有好一些。但就內容來看其實有點可惜。
pm5
says
5 years ago
它其實就是一本農業、民生工業、化學、化工、醫學的快速上手指南。好看的地方是作者對這些領域整理出來的一套科技樹,他展示了一種拆解這些技術彼此的關連的方式。在這個意義上它跟 What if、Thing Explainer 這些書的看點類似,只是它拆解的對象是現今的科技社會(然後沒有可愛的插畫)。
pm5
says
5 years ago
最後幾章關於丈量、科學方法,相對就沒那麼有趣,雖然它們是科技的基礎。
pm5
says
5 years ago
另一個好看的地方,雖然出現的不多,是作者不只描繪了現今社會所走過的科技發展路線,也寫到一些歷史上曾出現的不同選擇,或是今日要重建的話可以跳過的步驟。例如現在可能有點難想像,20 世紀初曾經有過電動車與汽油車在爭奪市場的時候。
立即下載
pm5
says
5 years ago
這本書從 2016 年到現在賣了 17 刷⋯⋯算是賣的很好的了?
pm5
says
5 years ago
我覺得可惜的地方是只做了技術的拆解。這在前工業時代的技術上是好看的,但到了工業時代的技術就變得太弱。原因是我們現在多少都明白,工業時代後的技術發展是需要社會結構支持的,只談到技術就會覺得少了一半沒談到,也會忍不住覺得這些化學工業的製備例如肥料、工廠設備例如煉鐵爐、抗生素的生產等等,過程實在太複雜了,很難想像是怎麼樣的一群人合作才能完成這些生產過程。這就是因為這本書的定位不談社會結構,所以這樣方面的想像就空下來了。這樣一來,前半本書所經營的那種「知道這些以後我也可以重建人類文明」的樂趣,在後半本就掉了下來。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