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5
5 years ago
"If at First You Don't Succeed, Try, Try Again," by ...
韓國民間傳說發展成的奇幻短篇。Byam 是一個 imugi,每一千年有一次機會飛上天,如果抓到天上落下的龍珠(yeouiju),就可以變成龍(yong)。龍有角,有腳,有鬍鬚。但是在過程中要避免被人類看到,因為如果人看到他們,說出他們是 imugi 而不是龍,那他們就飛不起來(literally 人言可畏),但人類看到他們的話都會很開心地喊出來因為這表示有好運。Byam 就這樣失敗了好幾次。
pm5
5 years ago
到了第三千年的嘗試,Byam 被 Leslie 看到了,貼到 Instagram 上(#imugi #sighting #snakesofinstagram),所以又失敗了。十分氣餒的 Byam 變成仙靈(celestial fairy 不知道在韓國傳說裡是什麼吧)找上 Leslie 打算吃掉他。結果 Leslie 是唸天文物理的博士生,因為看到好運的 imugi 重新振作起來拿到了學位。Leslie 幫 Byam 解釋天文學,比 Byam 自己苦讀古籍還要清楚,於是 Byam 一直回來找 Leslie 學習,慢慢走進他的生活,成為彼此的伴侶。在人生的終點,Leslie 希望 Byam 再嘗試一次(Leslie 一直知道 Byam 不是仙靈,而是他見過的那個 imugi)。
pm5
5 years ago
Leslie 死後,Byam 再嘗試了一次。這次,他成功了。
pm5
5 years ago
背景鋪陳大概佔 1/4,到 Byam 一直被人看到而失敗。從 Leslie 出現開始,故事有了明確的時間地點,大約近現代,有職業學術圈,有現代生活的考驗與焦慮。Byam 與 Leslie 相識的過程像一千零一夜的 framing。再接著 Byam 與 Leslie 相戀同居的過程,則是彼此磨合瞭解加深,在描寫同性伴侶的故事裡好像常常是重點。這佔了篇幅 1/2,有好些好看的細節。不了解現代人生活的 imugi 呆萌呆萌的。有了這些份量,與前後半故事背景和敘事質感的大轉彎(時間流速快 vs 慢、視角大 vs 集中、對象抽象 vs 有名有姓),故事結尾的解決雖然完全在預料之中,而且稍微故作感傷,但確實讓人有黃梁一夢的熟悉故事型態所帶來的昇華感。
立即下載
pm5
5 years ago
有趣的是作者 Zen Cho 是馬來西亞人,現居英國,還合編了一本 Cyberpunk: Malaysia。這種跨文化借用傳說元素組合出新意的作品,現在在英語奇幻科幻圈真的蠻常見的。與「摺紙動物園」的 Ken Liu 相比,這篇 Try 情節背後的意識形態很不同,我覺得會是這類作品值得比較分析的地方。
pm5
5 years ago
關於韓國傳說的知識都是維基百科 Korean dragon - Wikipedia 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