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超過字數內收
筆記
自從開始讀張愛玲的書後,有了筆記的習慣。記下喜歡的段落、描寫方式,或是一些不常見的冷僻字詞,有種重新上國文課的懷舊感。以前閱讀時沒這習慣,學生時期也沒這麼勤。
記得還是中學生的我,每次長假過後那種拿筆寫字的生疏感。慣用的右手頓時間像是左手,字跡有著自己才能察覺到的歪斜,像還未收心的散漫抖落在紙上,因為太過用力寫下而擦拭不掉,腦子裡還是放假的氛圍。不過這現象大約一個星期後就會恢復「正常」。一旦雙眼被迫釘死在爬滿字的黑板上一個星期,神遊的魂魄便又被硬拉回學生的軀殼裡頭。
也想起小學生的自己:每次最後一堂課提前結束後的自習時間,無風又安靜的下課前夕,全班仍在座位上比賽國字抄寫作業看誰寫得快,儘管沒有任何獎勵。紅金色的夕陽把教室曬得通紅,映在每個人低垂著的臉。浴在光裡,像在神聖的冥想。還在學字的我們必須按照筆畫慢慢拼湊成字,還要加上注音符號才算完整。記得寫字的時候,我總愛把畫有九宮格的方格子塡得滿滿的,所以特別喜歡結構方正的字。
以前常聽到字如其人,你的筆跡反映著你是怎樣的一個人;以鍵盤打字為主流的現在,因為預設字型而使人一致扁平,很難去看出些什麼了……
說了這些,也許我需要一個寫字的藉口吧?藉著寫字的過程,不斷溫習著以前的種種,像複習書裡最喜歡的那些段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