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懶惰中,搶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健保署首訂醫材「自付差額」上限 九成醫材都將降價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說真的能夠理解政策「可能」是想要解決相同醫材的差價問題,不過同溫層正在大炎上。隨便講講我想得到的點。因為我傾向反方所以先講正方(?
latest #10
懶惰中,搶匪
說
5 years ago
正方: 確實自費醫材的差價問題是存在的,而且就算有比價網也有不足之處。
1. 講真的這個比價網的宣導很差啦,連我這個第一線醫療人員都沒聽過...
2. 實務上會存在沒有辦法比價的狀況,比如今天心肌梗塞叫救護車送急診,要放塗藥支架難道還有辦法比價之後說「你們家太貴了我要去別家醫院做支架」嗎
以這樣的狀況來說的話管制上限可能的確有其積極意義在...嗎?
懶惰中,搶匪
說
5 years ago
醫療界炎上最擔心的大概是出於幾點
懶惰中,搶匪
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1. 對健保署的「定價」政策與能力的不信任。這又包含定價價格以及定價策略的問題。
價格的萬年舉例就是各種原廠藥因為受不了台灣健保藥價退出市場,導致想自費買都買不到或只能靠台灣學名藥的狀況。啊講真的,「高達89%的醫材品項8月起將因應新制下修自付差額」,要人不擔心定價問題也難啊。
這樣的衝擊最主要擔心的影響大概就是對於高額醫材市場的打擊(利潤空間被打擊退出市場)並甚至影響新技術/器材的引進
另一項定價政策伴隨而來的問題,則主要會落在健保署到底打算定的多細? 若用大分類來定,塗藥支架百百種,從中國到美國都有做,若粗略的定個上限,會不會造成中階價位有額外利潤而高單價醫材受到打擊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若訂得太細,又回到那新器材新技術要怎麼引入?
立即下載
懶惰中,搶匪
說
5 years ago
別的不說,近十幾年來經常發生的事情是歐美醫學會將新的藥物或舊有藥物應用在新的治療,已經列入治療指引,健保的給付卻落後一年兩年三年五年都有的(姑且不論因為太貴不納入給付的藥物...純粹就是審核需要時間等等等等等等)
懶惰中,搶匪
說
5 years ago
2. 所以醫師的技術不值錢口碑不值錢,醫院付錢做更好的設備有更充足的人員和訓練不值錢?
這點真的是老問題,健保到底是社會福利還是社會保險的老問題。啊以目前的自費醫材市場來說,用自費醫材有沒有賺,絕對有。醫院有賺、醫生有賺。但真正收費的大頭,幾乎都是在醫材供應的廠商。所以該不該這麼強勢介入,端看閣下是左派還是右派了(?
懶惰中,搶匪
說
5 years ago
在台北的醫中做和在某個鄉下小醫院做收費一樣,應該是很福利吧(托腮
懶惰中,搶匪
5 years ago
-----
開回應,但我要做報告大概懶得回
-----
小箱兒
說
5 years ago
辛苦了
ㄐㄙ👾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Robber_C
: 我覺得這其實嚴格來說也不算左右派爭議了。
真正理想的福利機制設計應該是台北做跟鄉下做價格一樣,價差政府補貼,也就是說雖然終端價格相同,但技術較好或成本較高的區域也不會因此犧牲自身的利益。
不然齊頭式的平等一般只會造成市場充滿Deadweight loss然後供給方都不想玩、消費者也被犧牲
ㄐㄙ👾
5 years ago
重點在於政策制定者對於市場運行沒有概念,只想做一刀切,價格標準也拿不出一個準確的衡量方式,只會強調價格偏高,如果近9成以上的產品價格都高於政府公告的價格標準,那是標準有問題還是價格有問題?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