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開始實行垃圾分類的相關小事件第二彈是六月結束,邁入七月初時的事情。
由於六月那波大丟特丟伴隨著政策的執行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當時垃圾箱裡面當然也就全部恢復為普通的廢棄物,不過新一波的風潮也悄悄的吹了起來——那就是和親朋好友炫耀自身對於垃圾分類的理解度。
是的,沒有用錯詞,是炫耀沒錯。
對於一個20幾歲的台灣人而言,垃圾分類是有記憶以來就伴隨著我們的生活常態,
聽到垃圾分類我們會想到的不外乎是「義務」、「負擔」、「好麻煩」或是「這不是理所當然該做的事情嗎」。
但是中國不一樣,垃圾分類是才剛被推動的新穎事物,在此之前這件事情是不存在的,
所以對於一個上海人來說,垃圾分類鎖代表的更多的是「新鮮」、「是黨正在努力推動的東西,好像很厲害」、「我要努力跟上潮流」。
也因為這個層面的不同,讓我看到了不少在他們眼裡理所當然,但我卻覺得很有趣的狀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從補習班下課後,很多家長動作比較慢的孩子們聚集在大廳等家長來接。
此時一個媽媽走進大廳,她的兒子一看到她就興奮的衝過去抱住她:「媽媽!我們國小老師今天教我們垃圾分類,寶特瓶是可回收類、燈泡是有害垃圾、蛋殼則是濕垃圾!」
此時,那位被抱住的媽媽瞬間笑容滿面,
如果要為那個表情取個名字,我覺得應該會是「我兒子超棒」。
就在那位媽媽摸孩子的頭的時候,旁邊有些等小孩的家長看到這個畫面,居然紛紛開始誇獎那個孩子:「哇,這麼小就這麼厲害!」
還有幾個家長見狀也低聲詢問起自己的孩子「垃圾分類你會了嗎?」,一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掉的感覺。
就這樣,會不會垃圾分類,默默的也變成了上海家長們暗地裡較勁的項目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幹,到底是誰又丟錯!!」那天是我留下來當值日的日子,值日的工作包含確保三個垃圾桶裡面丟的東西都是正確的後,才能拿去社群垃圾箱中丟掉。
問題就在,永遠、永遠、一直、反覆不斷有人把洗手完用來擦手的普通衛生紙丟到可回收或是廚餘類裡面。
「啊啊啊啊!煩死了!」這種對於台灣來說是生活一般常識的東西,並不內建每個上海人的腦中,所以那種「明明知道對方不是故意,但是就是覺得很抓狂」的感覺格外的強烈。
我一邊把爛成一團一團的衛生紙努力夾出來,一邊努力克制不要一直在心理罵「到底是哪個智障」,告訴自己對方是真的不知道,要寬容點。
好不容易夾完後,我把鐵夾收回掃具間,巧遇了平時在工作上很照顧我的一個前輩。
「哎呀,今天你值日呀,辛苦了辛苦了!」前輩很友善的一邊洗手一邊跟我打招呼。
「哈哈,謝謝,一直有人......啊啊啊啊!前輩!!!!!」我話說到一半,目睹了前輩非常順暢,猶如一條龍作業般的抽了衛生紙,然後一秒丟入回收堆。
靠北,現行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經過了一番波折,我和另外一個台灣人上司才理解剛剛的案例不是個案.....整個分校有一半的老師根本不知道衛生紙不能丟紙類回收。
於是我們七月初的某一次校內會議就直接變成垃圾分類的員工教學了。
老師都學會之後,再轉去教導各班的學生。
上海的垃圾分類有四種:
1. 乾垃圾(就是普通的垃圾的意思)
2. 濕垃圾(相當於台灣的廚餘)
3. 可回收(這應該不用解釋)
4. 有害垃圾(如電池、燈泡)
「大家都清楚垃圾分類的規則了嗎?」這節是我與我們班孩子宣導的日子。
「清楚了!」大家異口同聲的回答我。
「好的,那請問洗完手以後,用來擦手而濕掉的衛生紙應該丟哪一類?」其實我也只是他媽的受夠夾衛生紙團的生活了而已,其他倒是怎麼樣都好。
「乾垃圾!」我們班的孩子意外的沒有掉進陷阱裡面,非常優秀。
「那如果你在我們學校裡面看到有人把手紙丟到濕垃圾或是可回收,你該怎麼做呢?」我繼續提問。
「告訴他不行這樣。」雖然答案用詞各異,但是基本上大家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實際上,我知道一般孩子才不會真的上前勸阻,這根本只是喊好聽的口號而已,尤其是對方是陌生人或是個頭比自己高的時候,「當做沒看到」才是他們的真正選項。
「少唬我,你們根本會當做沒看到好嗎!以為我不知道嗎!」我老實的開始碎碎念,全班哄堂大笑,一臉哎呀被發現了的樣子。
「你們應該要偷偷來告訴我,然後由我去處理,可以嗎?」
「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同一天的中間下課,我帶隊到洗手間,並在廁所門口的垃圾桶旁邊等孩子們出來,順便監督擦手紙的丟棄狀況。
我們班全部都井然有序的丟到貼著乾垃圾三個大字的垃圾桶,非常乖巧。
此時,另一個班的老師也開門,帶隊出來上廁所,但是她把注意力都放在跟其中幾個孩子聊天上。
我跟我們班的孩子反應一模一樣,大家通通瞬間定格,全神貫注的看著這群不認識的孩子到底會丟哪邊。
「啪!」紙團直接飛進了廚餘桶。
「!!!!!」我們班的孩子表情瞬間轉為驚恐,我聽到一群人倒吸了好大的一口氣。
然而他們班導還在聊天。
「啪!」紙團飛進了回收桶。
「!!!!!!」我們班的孩子表情簡直就像看到有人在自己面前出車禍一樣,沒有一個人敢講話,但是他們的表情寫滿了「啊啊啊啊啊啊」,他們看看我、又看看隔壁班導,再看看那群孩子,又看看隔壁班導。
然後他們老師依然還在聊天。
「好!來,大家,我們來複習一下剛剛教完的垃圾分類,請問擦手紙是哪一類呀!」畢竟隔壁班導人還在,直接管到她的學生那邊不太好,我於是朝著我們班,提高音量問到。
「乾垃圾!」大家超級配合。
「非常好!你們會不會丟錯呀?」
「不~會~!」
然後我就看到隔壁班導突然發現了問題,連忙開始阻止他們學生繼續把衛生紙塞進廚餘桶裡面。
「所以最優秀的班是哪一班?」
「
我們班!!!!! 
」我們班孩子看到這個發展,看起來超級開心的。
與其在他們面前發飆罵別人的學生,不如建立起自己班學生的信心,還有讓他們嚐到遵守規則的甜頭。
「沒有錯,因為你們太優秀了,我非常滿意,待會回教室每個人都來跟我領獎點!」
「哦哦哦喔哦哦哦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那斷混亂的期間之後,垃圾分類漸漸上了軌道。
「我今天要來綠色節能。」之前放任孩子亂丟的那位老師,今天午餐訂外賣時,在餐具欄註明了不用免洗餐具.....並順便昭告了整個辦公室她帶了環保餐具的這個創舉。
老實說,我覺得這舉動挺可愛的。
「艾比!艾比!你的外賣到一樓了」大概半小時後,一樓的櫃檯打電話上來通知她去取餐。
我就這樣看她蹦蹦跳跳的下去,然後興奮的上來打算展示給大家看這是一份沒有免洗餐具的外賣時....
免洗餐具妥妥的躺在袋子裡面的那個畫面。
「!!!!!!」艾比手上拿著環保餐具,內心受到的衝擊似乎很大。
被外賣店陰了
當初看到乾垃圾還以為有什麼超複雜的垃圾分類方式
原來只是普通的垃圾分類
我那陣子朋友跟我開玩笑都是說"你是什麼垃圾"...
突然覺得,不會垃圾分類的他們,怎麼會有臉說他們比我們進步
當然,台灣就算從小教 還是會有人弄錯,雖然不是衛生紙這種的
發現那邊外賣普遍都這樣耶,之前去交換學生,好幾次我勾選綠色節能不用附免洗餐具,
結果每次仍然都被貼心地準備了
一直把乾垃圾加上配音…
「幹!拉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