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雙重台灣之光!沃旭與台積電簽署全球最大再生能源購電契約 - 自由財經
這是台灣再生能源業界的里程碑。
離岸風電開發商沃旭今天表示已與台積電正式簽署企業購售電契約,台積電將承購沃旭能源旗下2離岸風場共920MW裝置的所有發電量。
沃旭也表示,這是全球再生能源業至今簽署最大的企業購售電契約。
沃旭表示,這項購售電契約有助於兩競標風場的財務可行性,並有助向最終投資決定邁進。沃旭全球風電事業執行長馬汀諾柏(Martin Neubert)表示,這項企業購售電契約的規模前所未見,台積電展現出對再生能源最強而有力的支持。
沃旭能源於2018年6月競標取得大彰化西南第2階段及西北離岸風場併網容量、合計920MW,在取得相關許可及做出正面最終投資決定後,預計將於2025年建造。
latest #11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台積電急買綠電 業者「有電賣不得」全因台電卡關?-風傳媒
台積電到處找綠電已經很久了。自從Apple、Google、Microsoft都宣布加入RE100(再生能源倡議計畫),身為蘋果供應鏈的台積電也加入「潔淨能源供應商計畫」,承諾要使用再生能源。
接下來問題就出現了。
再生能源必須要符合國際標準,不是自己說了算。而在2016年以前,台灣的再生能源根據電業法,一律由台電躉購,除了台電以外的廠商想買也買不到。
那麼由台電賣給台積電就好啦?
很可惜沒那麼簡單。國際標準的再生能源必須要維持發電過程的單純化
,因為台電同時也有火力電廠,無法確認用電來源100%是再生能源,這種叫做灰電,以國際標準來說不算綠電。
就是說台電的電,台積電買了也沒用。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2016,台灣先修了電業法(對,就是那時候被罵到臭頭的電業法,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幫再生能源解套),2019年再修了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從60年代到現在都沒動過的電業法終於吵完架,業者不用被強制賣給台電,可以自由選擇買家。接下來,在修法前蓋好的電廠,所有案子由電業法強迫簽約,台電保證收購,所以也根本沒想過如果有人不想賣了怎麼辦。只好由政府出面請台電擬個分手辦法出來,讓想跟台電解除20年購電合約的廠商可以開始跟台電談。
↑到這裡已經過了三年
2019,台電表示要符合政府排碳標準,而且台電自己也想賣綠電憑證,不願意談分手。再生能源業者表示,以前是沒有憑證可以賣,現在有憑證了我們想自己賣不行嗎?哪有連解約都不給解的,自由市場沒這道理吧。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綠電憑證大限 2030 逼近?台灣電子業「搶購戰」開打
台灣的綠電憑證採「電證合一」,亦即廠商想取得憑證,必須向民營電廠買電。但基於《電業法》僅放行「自發自用」的小型設備廠,如公家機關、學校、社區等小型發電單位,自發自用電後,才可以向憑證中心申請憑證予以轉賣,發電量極低。
這 10 年來,非自發自用的民營電廠,如太陽能裝置發電量暴增 600 倍,風電也成長約 2.8 倍,但因《電業法》局限且與台電簽 20 年價格較優惠的躉售契約,無法申請憑證,僅能供台電為減碳的證明。
2018 年,台電就有 35 億度躉售綠電,卻無法申請憑證。這就是為何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信誓旦旦說,政府就綠電需求與供給進行盤點後發現,綠電供給仍大於需求,但業者卻苦苦買不到憑證的原因。
立即下載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台積電也想過自己蓋太陽能電廠,在屏東已經談了場地,要請太陽能業者代為建造,但因為
地方居民反對
而卡關。
這件事其實很囧,該林地是台糖的平地造林計畫,契約到期後,依法台糖原本就有權可以砍樹。所謂的『美麗綠色公路』被當成觀光景點,但是那是公司持有的土地啊......把別人的資產當成公共觀光財,還不許別人使用,這有點怪吧?
但總之,太陽能電廠計畫因此暫停。
【全文】萬巒鄉反對砍樹種電 台積電購買綠電計畫蒙陰影
二十年造林毀於一旦,台糖規劃砍樹200公頃改「光電園區」,萬巒鄉親:砍樹種電本末倒置│上下游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有鑑於外界對綠電需求孔急,2020年3月底,台電公布已簽訂躉購合約的再生能源案場解約辦法。再以果農比喻,就是原本跟中盤商簽訂20年契作的果農,如果想跳出合約,直接賣給客戶,得先跟中盤商談好解約條件。
台電表示,目前已有3家業者完成解約。原先簽訂躉購電價較低者(低於每度2.7754元),則要個別協商終止契約條件。
從2019年『談』到2020年,終於有廠商解約成功。
此交易案最大的意義是:大量原本掌握在台電躉購合約手上的再生能源,現在都有解套可能性,直接轉供給企業。這個新趨勢,將讓更多原本屬於台電的再生能源釋出。
2020年5月,台積電終於買到第一批綠電了(灑花)
為何台積可以越過台電,直接跟產地買綠電?3個原因一次看|天下雜誌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2020年,是RE100倡議要求參與企業用百分之百綠電的期限年。
台積電之前在3奈米廠以及新竹研發廠的環評,都承諾要用20%綠電,意即一年至少需15億度綠電。5月的第一批綠電交易,即使以最多1.1億度來估算,也只佔台積電每年綠電需求的7.3%。
也就是說台積電還有九成以上的綠電缺口。時間只剩半年,這完全是火燒眉毛焦頭爛額的緊急程度。
這時候宣布跟沃旭能源簽訂20年購電合約,是雙贏的結果。
其實國外的風場投資比較多是分散式的小規模,沃旭在歐洲已經練出成熟的技術後,移植來台灣;加上台灣的供應鏈完整,風場的先天條件也很好,才敢把規模開到920MW。間接促成這筆全球最大的購電交易。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台灣再生能源售電業目前最大挑戰,就是銀行融資。過去再生能源業者的電都全數賣給台電簽20年約,銀行願意放心貸款。若轉賣給企業,誰也無法擔保企業不會經營困難,因此談貸款並不容易。
台灣的銀行投資之保守是全世界出名的,幾乎只有大公司談得到國外正常條件的貸款,中小企業只有抵押房子才能貸到資金。
這也是再生能源企業最大的困境。主要的太陽能投資和其他再生能源投資大都是小規模,目前台灣只有離岸風電廠商是外商大規模投資,即使如此想貸款還是困難重重。為了符合台灣政府招標時開出的建造時程表,有資產能抵押的外商乾脆跳過不想貸款的台灣銀行,直接跟國外投資銀行談。
台積電願意保證收購,對沃旭來說資金調度應該會簡單些吧。
菊花_Katze
5 years ago
目前正在研究太陽能產業鏈,這篇噗文幫助很多,謝謝!
台糖的地真的很窘,20年前台糖是配合政府政策(怕被徵收走)才只好種樹,20年一到台糖想幹嘛本來就是他的決策。昨天在別噗有看到學界有人對那片林的固碳做過調查,效益不佳,轉作太陽能案場不一定不好。
菊花_Katze
5 years ago
另外不知道能不能冒昧詢問噗主,像瓦特先生這樣的售電平台的出現,在台灣的綠能產業中能真的扮演讓綠電自由化的角色嗎?
銀行融資的部分,就我自己的觀察,太陽能產業整體來說獲利不佳、風險高,(應該是原料、電池面板製造業的部分,案場倒是還好),而融資給案場只願意等到確定台電躉售合約完畢確定還款來源後才能貸,過橋融資的部分仍然偏少。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eirine
:
瓦特先生做的是再生能源發電業者和想購買綠電的企業之間的媒合平台。主要是小規模綠電交易,可能還是以太陽能為主,因為離岸風電規模大可以自己談合約,其他類型的再生能源都還太小不成氣候。
個人認為交易平台在增加媒合效率方面會有效益,但台灣綠電交易最大的問題還是卡在台電,掌握了大部分躉購合約又不肯放出來(台電想要自己賣憑證),而規模太小的也懶得去解約,絕大部份資源還是會在台電手上,所以平台不會有決定性影響。
☆沙發馬鈴薯☆
說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銀行融資不單是再生能源,而是所有台灣中小企業都會碰到的同樣問題。
台灣的銀行究責機制太重了,導致放款極端保守,只有保證不會出事的公司才貸的到。
所以要不是大到不會倒,就是抵押房子給銀行倒了可以拍賣,才容易貸款。
即使像沃旭這麼大,全世界滿手資產可以抵押的公司,因為台灣風電案子才剛起頭,2018年的時候也因為貸款搞得很痛苦。
像太陽能這種小案子基本上貸不到,大都是自有款項興建。一般都要等簽下購售電合約銀行才願意放款。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